今天上午跟随领导来到姚凹学校,第一次踏进这所学校,站在校园里,看着空旷旷的校园,听着老师们卖力的给班里几个孩子上课,我有点心疼,心疼这里的孩子、这里的老师。
大课间48名学生在操场跑步,还没有初中一个班的学生多,看着高矮不一的身高,从我站的角度看过去,孩子们身后是缓缓升起的太阳,映照着孩子们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大课间上完,有个小女生怯怯的走过来,给校长鞠了一躬问声好,接着给我鞠了一躬问声“阿姨好”,我笑着回答“你好”,孩子微笑着走开,跟同伴开心的说着什么。
学校还有个幼儿园,只有十个年龄不等的孩子,一个专职老师带着孩子们玩耍,总是这个哭了,那个跑了,还有两个在抢玩具。老师要哄着这个,劝着那个。年龄不等,不可能要求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学东西。
乡村学校学生流失严重,班级人数急速下降,上课的时候办公室没有老师,因为老师们只够包班,没有多余的人。什么研讨,什么集体备课,在这样的乡村学校只能下班时间进行了。
为了减小学校财政支出,席校长带领老师们开垦荒地种菜,可以贴补中午在校吃饭的孩子。
中午十一点,幼儿园的孩子陆续被接走,这名教师锁上幼儿园的门,第一件事去了厕所,还不忘叮嘱没被接走的两名学生,就在操场挖坑找蚂蚱,别动。
上班九年,每次听说这样的教学点,我总是想象不出老师和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面,亲眼所见,内心不免隐隐作痛。
如果换成我是家长,看到这样的学习环境,我也会让孩子转学,家里一般都是一个宝贝,都想给孩子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教育。如果我是这里的老师,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把成绩再提点再提点,留住这里的孩子。扮演的两种角色,两种不同的做法,但初衷都是为了这一群孩子们。
乡村教师的无奈,有多少人能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