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雍也》第六篇第十四章——行不由径

《论语·雍也》第六篇第十四章——行不由径

作者: 旭日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10-24 14:58 被阅读0次

【原文】

6.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注释】

(1)子游,本名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出生于吴地,是孔门72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子游成年后到鲁国就学于孔子,擅文学,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

(2)澹台灭明(公元前512年-?),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的弟子。孔子见澹台灭明相貌丑陋不愿收其为徒,但因有碍于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勉强收为弟子。澹台灭明最终成为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他听从孔子教诲,刻苦学习,加强修养,终于学有所成。他到吴地讲学时,门徒达三百之众。他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

(3)行不由径:走路不抄小道。比喻为人正直,行动正大光明。

【翻译】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是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感悟】

孔子在《大道之行》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他的政治经历告诉他,发现人才,任用贤能,在政治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当孔子询问子游的时候,实际上子游早就开始注意到人才了,也有自己独到的识人标准。而且最终还让这个行为光明正大的澹台灭明成为了孔子的得意弟子,一箭双雕,孔子当然高兴,非常欣赏他的政治才能。

相关文章

  • 《论语》日日谈 第70期

    《论语》日日谈 第70期 本章为《论语》:雍也篇第六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①,而有宋朝之美②,...

  • 《论语》日日谈 第67期

    《论语》日日谈 第67期 本章为《论语》:雍也篇第六篇十四章 【原文】 子游为武城宰①。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

  • 《论语》日日谈 第71期

    《论语》日日谈 第71期 本章为《论语》:雍也篇第六篇第十七章 【原文】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

  • 《论语》日日谈 第69期

    《论语》日日谈69期 本章为《论语》:雍也篇第六篇第十五章 【原文】 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①,奔而殿②,将...

  • 《论语》日日谈 第58期

    《论语》日日谈 第58期 本章为《论语》:雍也篇第六篇第四章 【原文】 子华使于齐①,冉子为其母请粟②,子曰:“与...

  • 《论语》日日谈 第65期

    《论语》日日谈 第65期 本章为《论语》:雍也篇第六篇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①,一瓢饮,在...

  • 《论语》日日谈 第78期

    《论语》日日谈 第78期 本章为《论语》:雍也篇第六篇第二十四章 【原文】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 《论语》人生,跟孔夫子念“之乎者也”第九十五天

    《论语.雍也篇》第十三章: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

  • 《论语》日日谈 第64期

    《论语》日日谈 第64期 本章为《论语》:雍也篇第六篇第十章 【原文】 伯牛有疾①。子问之,自牖执其手②,曰:“亡...

  • 岁月‖《论语》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逍遥玄出品,《论语》解读。 本章继续品读论语第六篇“雍也篇”。唯一直面谈到“中庸”的一篇。 在上文品读了“雍也可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雍也》第六篇第十四章——行不由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ss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