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冯洪教授提到他带来的讲座,是他十年研究之成果,他用十年的坚持不懈,换来了今朝众人的瞠目结舌、赞叹不已。
今天,又来了一位十几年如一日致力于校本研修的研究者——河南大学特聘教授魏宏聚老师。魏教授是河南省中小学课堂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河南省中原英才计划“中原教学名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创新人才,在各类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魏教授长期深入中小学开展教学研究,系列研究成果分别于2014年、2018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其中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 “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为魏宏聚教授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它是针对中小学特点而开发出的一种观课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老师打造高效课堂。
开讲伊始,魏教授介绍了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发展中心的文件内容,说明了他的这项研究成果非常有价值。
他以河南省教学比赛一等奖的课例《元帅的故事》举例,本课例主题是尊重与平等,播放了课例导入视频:授课教师以“帅”字演变激发学生求知欲,然后板书“元帅的故事”,但是尽管“帅”字分析有趣,但没有助于引入正题。
魏教授从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出发,通过具体课案引导在场师生思考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即基于经验上课和基于规律上课有何不同。又以《送元二使安西》和《青蛙卖泥塘》的课堂导入为例,展现导入的趣味性和厚重性,提出需要以“切片诊断”推介先进经验。借助优秀数学课“秒”的案例展现导入厚重的规律:利用导入素材,初步揭示或达成目标。
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仅仅要有趣,能够调动起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要做到有用,可以利用与本节新课内容相关的导入素材,初步揭示或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导入更加厚重,更加实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启了新知识的学习。
板书设计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板书设计也要遵守一定的规律才能更好实现课堂效果。魏教授通过列举多个图文并茂的板书例子,向我们总结出了优秀板书的设计规律:
1.板书内容规划:板书内容涵盖一节课的重要内容,要突出重难点,做到内容网络化、脉络化。
2.板书位置规划:突出重点,彰显对称美。
3.板书的艺术规划:要成为整节课主题的升华之处。板术的艺术文化要素来自哪里?要结合核心主题进行创意。
接着,魏教授还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规律提炼:
1.笔顺教学;2.占位教学;3.结构教学;4.写法教学;5.写字姿势; 6.音形义教学;7.教师示范书写; 8.要求学生进行仿写;9.进行评价激励。
魏教授还归纳总结了课堂教学中十一大核心教学设计主题及公共教学设计主题:
1.教学目标设定(指向教学任务设计);
2.导入情境技能(建立一个教学氛围,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导到相关学习方向上);
3.学习目标呈现(使学习建立起学习的预期、期待);
4.提问;
5.小组合作技能;
6.探究教学设计;
7.生成事件处理(4、5、6、7共同指向达成目标的活动事件若干);
8.教学结构设计;
9.教学过渡艺术;
10.板书设计;
11.结尾。
通过上述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课例研讨,魏教授指出:课堂教学切片诊断即为通过课堂诊断,寻找教学中的两类典型片断,归纳支配典型教学行为背后的经验(某一类活动的一贯做法),可以生成教学设计的操作原理,以带动学校的发展。
教学切片的四个意义:
1.切片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设计活动,教学设计主题(从教的角度,提炼教师教学活动的原理,教的行为好或不好,是以学生学习的效果来判断,切片的分析,是从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角度进行聚焦式判断,切片不是不顾整体的割裂式分析。)
2.切片是承载或体现教师某一教学设计的经验,智慧;
3.切片是生动、典型的教学理论(不是一节课的任何教学设计主题都要分析);
4.切片是教学情境的再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