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志》《同州府志》,清《合阳县全志》等志书中,均记载着一位在关中地区具有传奇色彩和影响力的名士。志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国朝,秦五举,字子显,少英异,力学,潜心经术,为制举义,醇正蔚赡,名驰关右,试辄超其群,顾终不得一第。中前,明崇祯庚午副榜,居恒重然诺,砺廉隅,事父母,处昆弟,以孝悌闻。”
这段话概括性的描述了明朝,名叫秦五举(约生于万历年间)的人,字子显,年少俊郎,才学过人,各方面都易于常人,并勤学苦读,对先贤名篇,诸子百家,儒、理学经典著作颇有探究,造诣精深;熟通八股文体书写,以至于在关中大地声名鹊起。每次乡试都能高中头名,因沉迷于此,所以科举屡试不中,早期,在崇祯庚午(1630年)做了副榜。他还是讲诚信,重义气之人,在乡邻中声望颇高,并不断磨砺情操意志,提升修养品德,做人有标准,做事有分寸;对父母极尽为人子的孝道,和朋友兄弟和睦相处,使得他在关中大地声名远播。
“左公懋弟为韩城知县,闻之,礼重焉;岁饥,鬻产以活宗族;友死于贼,从乱尸中寻其尸以归;贼攻其堡,众危惧无措,乃据匡床,高颂楚辞及胡氏春秋,而手利刃自决计,曰:得正命而死足矣,贼解去,卒无恙。家食贫,读书课文之外无余事,授业者甚众。”
左懋弟(1601—1645年)字仲及,号萝石,山东莱阳(今山东莱阳市人)明代政治家,外交家,民族英雄,有着“明末文天祥”之称。
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左懋弟被授予韩城知县,当时的韩城素有“秦中最敝邑”之称。由于连年灾害,流寇四起,民不聊生,因志趣相投,他们早年已是旧相识。得知左懋弟来韩城做知县,便第一时间送去大批资助物资,这对初来乍到的左懋弟来讲,无疑于雪中送炭。明末发生大饥荒,他变卖祖业家产,施粥舍饭,乡邻族人得以活命,在学识上鸣噪一方,还宽仁厚德,乐善好施,心存良善,品行德望更是让人敬仰。听闻朋友被流寇贼人所杀,不惧安危前往,在乱尸堆里找出其尸体,带回来并安葬,使亡者得以安息,由此可见,秦五举还是个不折不扣重情重义的关中汉子,秦人的坚强和勇敢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不由使人对这样的善行义举佩服的五体投地。不久之后,贼人又来进攻他的城堡村庄,大家都面面相觑,手足无措,他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在城堡上放置一把杌子,端坐其上,不卑不亢,高声朗读“楚辞和胡氏春秋”手持利刃,做出慷慨赴死,自决的样子,厉声呵斥贼人,并对贼人说到:“堂堂正正做人,比什么都重要,我今天为族人去死,死得其所,更是值得的。”面对正义感爆棚的英雄义士,贼人无计可施,或许内心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无奈地撤退了,用别出心裁的智慧和毅勇,击退流贼,这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说明了秦五举的确有别于常人不同凡响的一面。或许是大环境影响,或许是他不善于理家,家道中落的他静下心来做学问读书,办起了学堂,教授别人读书,再不做其他事情,经他教授的学生,出众者甚多,史书没有详载,仅他自己家族子孙就出了好几个“进士”及其他官职等,难尽其数。
尝自号怪石,而为之说曰:“怪石者何?”秦子也,熟谓之?自谓之也,自谓之奈何?物之美者莫如玉,舍美玉而取怪石,不亦惑乎,夫玉洵美,而碔砆得而似之,碔砆可以为玉,焉知玉之非以碔砆也。
这段话放到今天来说,就是秦五举给自己取名号“怪石”。什么是怪石?怪石就是我秦五举,谁能预料,我这样称呼自己,不知别人怎么认为?物,最美不过玉石,我舍弃美玉,而取怪石,大家对此有什么疑问?把自己当成美玉,是要像美玉一样,美而奇异。像美玉一样的石头常被用来当做美玉,也能以假乱真,要知道它只是像美玉,终究不是美玉。
“吾尝陟山巅,涉水涯,见有兀然立者,怪石也。无媚态,有浑容;有拙体,无圆形;色苍然,盾凝然;风雨之所不能侵,雷霆之所不能范;坚确其中,丰棱其外。其超然自贵欤?玉,中行也,碔砆之似玉,乡愿也;怪石,狂狷也。以吾为中行无其学;以吾为乡愿,无其性,必也狂狷乎!”
他说自己曾遍历名山大川,大江大河,见到各种各样的石头,突兀地矗立,看上去怪怪的,毫无媚态可言,姿态浑然天成;或磅斜溢出,拙然挺立,绝无浑圆饱满之态;灰白的、深青色、墨染如绿,保持着石头的本色,依然固守,所以狂风暴雨无法侵蚀它,万钧霆雷也不能撼动它锵然的本性;它的坚硬品质早已融入体内,只把各种姿态的棱角暴露在外。这难道不是坚守自我的珍贵和自省的品质?玉,本质是行中庸之道的,碌碌无为的人好比美玉一样的石头,都是品行不端之流;我怪石,要做志向高远放荡不羁而拘谨自守洁身自好的人。以为我也是行中庸之道,而不学无术的人,以为我是品行不端,伪善欺世盗名之人,那不是我的个性;我要做坦荡饱学而慎立独行的人。
国朝,顺治时,以恩贡生廷试,候选州判。著有麟书风雅(韩城解拙存序)及废莪集数卷。子镐,成进士。
解拙: 解自拙,明清时期韩城人,喜爱读书收藏。据他后人说,解祖藏书颇多,因年代久远,遗失损毁多矣,现存孤本为数不多了。
到了清朝,顺治时期,他以朝廷赏赐的贡生身份参加殿试,被拟提名州判人选,所著作品麟书风雅及废莪集数卷。儿子秦镐,在康熙癸未科举(1703年)高中进士。
论曰:余观,秦氏所著麟书风雅,为十二类,而其条二百十有四。隐括,春秋经传,依韵成联。联皆以三、四、五、七言为次,读之铿然,洵为风雅之书,然须大笔删定,方可梓也。
孙酉峰,清,武功县人。译注《清合阳县全志》对秦五举编著《麟书风雅》类为十二,条目二百一十四条,包括校注的春秋经传;作品皆按照韵律的节奏连贯成篇,每联都是按照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为句式,文章华美,词句精妙,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可认定为美文书籍,但,还应请文学大家对文章修改删减,才宜发出。
以上就是各志书对秦五举的记载,可见其的确是一个特立独行,个性非然之人。从做学问的成就和自我修养意识的形成,受封建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做人有礼数,孝敬父母,和睦乡邻亲朋,慷慨解囊,事必亲躬,体现出本人对儒家文化的尊崇,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自我认识上,他以怪石谦称,表现出文人的风骨和价值取向。所以志书中“名驰关右”的确是对他最高的赞誉,毫不为过。只是他的心血著作目前可知的除了以上两部外,《陕西通志-经籍志》记有:《四书五经正宇》、《年号录》、《逊斋集》清李馥蒸撰,清雍正十三年(1735)著录,只有书名而不见作品,不知还在不在世间,愿它们能重见天日,甚慰人心。近年出土过他撰文的墓志铭两通,合阳县博物馆存一,期今后能有更多发现。使他辉煌傲人的成就也能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作为同宗的后生,怀着虔诚的心态,将自己所知之前辈展现出来,是希望在浩荡的历史册页中让我们不忘自己曾有过骄傲的先祖前辈,有过如此成就的家族盛举不会被湮灭在已渐消逝的历史烟尘里。在合阳这块故乡的热土上沸腾过无比辉煌的灿烂岁月,一个个泛舟在历史长河中呼之欲出的光辉形象,激荡在我们内心深处,让我们也澎湃出无比热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