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以前,我们认为自己看透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十几岁时,翻多了几本书,便认为世间一切不过如此。
年轻时学东西很快,学成后,看到比自己年长的人都不如己,于是,自大的心便骤然膨胀,要是有了些许成就,更是不可一世,仿佛周围世界皆舍我其谁。
人的心态是一步步形成的,十几岁的认知,局限于学校、家庭,所涉及的只是书本、互联网上的知识,专注于这一方面,当然比成年人有多一点知识的了解。可是,融入社会后,方知书中的知识只是前人对世界认知的一部分经验总结,更多的认知需要直接体会,需要时间累积,书中的认知往往与现实脱节,于是,年轻的迷茫便开始了。
三十岁后,向后回望,发现当初的认知是那么的苍白,当沉下心来欲做实事时,发现这个世界原来都不是书上描绘的那样。随波逐流后自己反而走得越来越顺,这一点,我们在同学聚会时就有所察觉,之前在学校闷声闷气的人,现在和同学沟通与在校时赫然不同,不是他受挫折后幡然醒悟,而是他己经褪去身上那一层稚嫩。
人生的分水岭大多在40岁左右,此时的你依然没有什么作为,估计你已经筑实了你平淡的田基,你的生活也许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们习惯把50岁称之为半百人生,感叹命运,这个时候会变成你的日常。你已不屑于过往的那些拼杀,随之而来的是不尽的回忆。许多被你视为潇洒的举动渐渐的远离你,你只会将静思当成一种境界。
年龄越长,看问题越发透彻,这不是泛泛虚言,是阅历使然。经验累积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这个年纪,无所谓看透什么,世界已尽数的交给下一代,唯独剩那一桌麻将还摆放着寄托。
年轻时,喜欢对事情看透,越上年纪,越感觉对事不必较真,该来的,都会有,该走的,无论如何挽留,终归离去。生活得越简单,想法越少,幸福的指数就越高。
世界就是这样重重复复,年轻的少不更事和年长的老辣成熟,构成了这个社会的多元,年老的总想灌输经验给少小,而少小不可能听得进老大的言语。其实,人各安天命,毎个人都不可能有尽善尽美的人生,遇到事教人才精,人教人不可能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