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工作中的钝感

作者: 剪水作花飞_0331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21:03 被阅读59次

最近,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少环节存在钝感,每每同事或领导问一个问题,总感觉一脸“懵逼”,脑子里会有短暂的空白或思维的断档。

一次,两次,三次,忽然感觉问题有些大了,必须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下复盘与反省。

1、睡眠不足影响的吗?

因为自己有晚睡的习惯,平时时不时的总说要调整,可无奈有想调整生物钟的心,却没有执行的力度,每天总得在十二点左右才能忙妥,第二天最晚六点半左右要起床,休息时间为六个半小时左右。

毕竟年过四十,体力和精力不如从前。如此的睡眠时间(有时睡眠质量还不高)并不能保证第二天满血复活的刚需,所以要凭借咖啡的支撑。

加上现在的血糖稍稍有些偏高,平时比较控制咖啡的摄入量(虽然暖心的同事购买的是无糖成分的),所以精神状态总显得有些萎靡不振,这个应该也是影响工作投入状态差的原因之一。

所以,调整生物钟是当务之急的事。

2、业务能力退步了吗?

几年前,问起哪笔款项或业务,立马门门清。

现在呢,我侧重于稽核账务、合并报表和税务的事项,对于具体的业务往来明细和成本核算的归集和分配操作有些生疏。

当然,两位负责的小伙伴做得都是妥妥的好。所以,平时一有相关的问题咨询就直接抛给她们。

一来业有所专,这是她们的细分领域,她们可以做得更好。二来业有所属,得让她们有存在感和价值感,我不能抢了她们的“台词”,让她们看不到自己的光和热。

但今后需要注意和提高的是,不能做“一问三不知的甩手掌柜”,即使不实际操作,所有的细分流程还必须全程掌握。这点必须作为自己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和提升的一个方面,全面了解才能更好的判断账务的钩稽关系,确保其严谨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3、是真正的心无旁骛吗?

工作时,一般不会对同事们谈及的业务或话题专心聆听,不涉及我的,会自动“屏蔽”。其实,关于这点,我可以作进一步的改进,后续可以做到一心多用。做事时,可以适当的聆听,不轻意插话,但要保证她们话锋转向我时能应上就行。

今天听的《快节奏,慢生活》一书里,就提到一心多用的说法。在快节奏的工作中,我们每个人可以锻炼自己,借助办公工具,培养自己的集中、留心和选择三个小技巧,做到同时处理几个任务,并能适时切换。

这个应该就是“眼观四方,耳听八方”的最好诠释。作为职场人,就应该这样高度集中,高度运转,而不是像一只老蜗牛一样慢悠悠的行走,否则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还不知死因。

发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了而不去改正。

那就从现在开始,从今晚开始,对照以上三点做改进和落地,规避钝感,恢复充满斗志和全神贯注的理想状态过好充实的每一天。

规避工作中的钝感

相关文章

  • 规避工作中的钝感

    最近,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少环节存在钝感,每每同事或领导问一个问题,总感觉一脸“懵逼”,脑子里会有短暂的空白或思维...

  • 迟钝一点,好!

    今天我想说说钝感力。“所谓‘钝感力’,即‘迟钝之力’,亦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伤痛;或是对工作中的挫败批评,而不要...

  • 适者生存

    早晨在听喜马拉雅APP里面的钝感力, 工作艰难只能靠钝感提升自己。 忽然觉得, 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困难顺利就是适者...

  • 《这个优点,在你未来的人生中,必不可少!》

    今天听了樊登老师讲的一本书,叫《钝感力》。 此书中讲了钝感力对于我们生活、以及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拥有它,对于我...

  • 2022-10-18

    1、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中遇到的人 2、学会钝力感,太敏感的人真的不会快乐

  • 钝感力

    钝感力是快速忘却不快的能力。 钝感力是接受失败继续挑战的能力。 钝感力是坦然面对留言的能力。 钝感力是对嫉妒与嘲讽...

  • 钝感的力量

    钝感的力量,钝感能有什么力量?感觉迟钝难道还是好事?《钝感力》作者渡边淳一告诉你:钝感力确实是一种了不起的才能。 ...

  • 如若前行,慢点走,别纠缠!

    抄书即是钝感力! 有些人的钝感力是天生,而更多人的钝感力是后天习修而成。之所以不用——可以练习来描述,是因为钝感力...

  • 人到中年,钝感一点

    因为渡边淳一《钝感力》一书,有了“钝感力”一说。何为“钝感力”呢?钝感,与敏感、敏锐相对,就是不为琐事动摇、不为他...

  • 《钝感力》摘读

    当然拥有某种才能,但在他们才能背后,一定藏着某种有益的钝感力。 对钝感的理解 1.肉体上的钝感(蚊虫叮咬的钝感)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规避工作中的钝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zx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