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
“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在这样一个温暖热闹的圣诞节里,穿着喜庆的圣诞老人,驾着他的小驯鹿儿,忙忙碌碌地给世界各地的孩子,悄悄送去盼望已久的礼物,到处似乎洋溢着欢声笑语……
我慵懒地窝在温暖舒适的沙发里,面前摆着一大堆挑挑拣拣出来的零食,手里摆弄着电视遥控器,挑三拣四地选择想看的节目,日子似乎静谧而美好……
窗外远远的路灯下,一个卖烤地瓜的摊子,主人穿着厚厚的棉衣裤,笨笨重重地也像个圣诞老人,旁边的喇叭还在长一声短一声地叫卖:“烤地瓜,烤地瓜”,只是音量低低的,怕惊扰了别人。
这几天一直蹲在路边,摆着一大堆圣诞礼物卖的姑娘,应该早回家了吧,她的礼物不知卖完了没有………
一切安宁祥和,似乎看起来也很美好':
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在节日里尽情狂欢;挣扎在贫困中的人们,在节日里永远旁观……
我怀疑,圣诞老人有些消极怠工了,世界上有些地方,有些角落,被他刻意地遗忘了……
我怀疑,有些地方,有些角落,被幸福安宁刻意地遗忘了……
我怀疑,有些地方,有些角落,被世界刻意地遗忘了……
何以为家我再也忘不了了,那部名为《何以为家》的影片,那个名叫赞恩的苍白瘦弱的男孩,那些拼命努力要活着的人们……
我再也忘不掉,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们,来自灵魂深处的那种无助感……
生活能把一个孩子逼到什么程度,世上还有多少这样的孩子?
何以为家?
电影用一场庭审当作引子,从一位12岁的少年犯状告亲生父母讲起。一个12岁的男孩,用自己单薄的肩膀扛起全家生活的重担,这样了不起的一个孩子,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跟随赞恩走过120分钟的人生历程,展示了儿童身处极度贫穷中的日常,他们的生存状态残酷到难以置信,电影所呈现的却如此真实。
影片的开端我们看到赞恩的家里有七个姐妹,全家一共九个人住在狭小、卫生环境极差的小屋子里,家中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贩卖毒品而来的。赞恩从一开始就是个成熟的孩子,他四处工作、照顾小孩、处理家事,甚至帮助妹妹面对突如其来的生理期。因没有户口证明,无法上学,平时还要给人打工做苦力,小身板经常提着重物,风雨无阻的穿梭在凌乱的街道中,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赞恩还是没能阻止妹妹被父母强行带走,父母为了能解决住宿问题,把11岁的妹妹卖给了一个老男人做媳妇,赞恩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何以为家
而在出走后,他却真正需要承担起责任,从此刻起他的角色转换成为了“父母”,收留无家可归的赞恩的埃塞俄比亚姑娘拉希尔,因为没有证件,没能躲过被拘捕遣送的命运。影片在这里插入了一个深刻的质问:连一瓶番茄酱都有自己的标签、证件,而你如果什么没有,那就等于从不存在!!!
拉希尔被拘捕后, 家里只剩下了赞恩和拉希尔嗷嗷待哺的儿子——“三无”婴儿尤纳斯,接下来的日子,要怎么活?赞恩开始重复着父母曾经做过的一切,捡破烂、制造毒品、贩卖,甚至照顾婴儿的方式,也和自己父母照看孩子的方式一样,这完全是恶性循环。当他真的再也无法保证日常吃喝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只能无奈的把尤纳斯卖掉,这和自己父母把妹妹卖掉的行为,有什么差别?可赞恩别无选择。这是恶性循环,也是宿命:一代一代的赞恩及其父母,都是循环在这样的生活轮回里……
…………
在孩子的视野中,要控告的是不负责任的父母,赞恩从他懂事开始他就没有享受过一个孩子应有的宠爱和权益,他是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对抗他认为不正确的事情,他的反抗对象更多的是对他的父母。在孩子的视野中,要控告的是不负责任的父母:生儿育女,却不能保证他们安稳地长大……
但是在影片的讲述中,实际上把镜头指向了事件背后更广阔的背景,控诉的矛头直指贫穷、愚昧、落后、偷渡、移民、难民,甚至更多……优秀的电影创作者雕刻的不是光影,而是思想。他们将思想融进光影艺术,深深楔入观众心灵,引人探考……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本是所有社会与国家不容推卸的责任。
而少无所长,壮无所用,老无所终,何以为家?!!
谁之责任?
该控告谁?
我们该责怪谁?
好的电影就是要将一些的东西揭开坦露在我们面前,痛人心扉,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生活还在继续,世上还有多少这样的事?还有多少这样挣扎的人们?我们不知道……
我只知道,电影的结尾赞恩的案宗,夹在厚厚的档案架里,档案数字还在不断上涨中……
我只知道,自己在山一样的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
我只知道,我只能任泪水悄悄无声地流淌……
在这样一个温暖祥和的圣诞节日里,我被一个孩子,一部电影深深震撼了;我被幸福祥和之外的另一群人,另一种生存现状惊呆了……
冰山从来只是露出光亮的一角,而沉重暗黑的部分总是深藏在水面之下……
愿所有的黑暗都能被阳光驱散……
愿所有的艰辛都能被爱心抚慰……
愿所有的人们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何以为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