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4)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4)

作者: 最后一班车刚刚好 | 来源:发表于2021-10-23 01:37 被阅读0次

中国古代文学风格流派3

常州词派:清词流派之一。常州词人张惠言所开创,周济又进一步加以发展。

桐城派:清散文流派。方苞所开创,其后刘大魁、姚鼐等又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

阳湖派:清代散文流派。恽敬、张惠言等所开创。恽为江苏阳湖(今武进)人,后继者亦多同县人,故名。

同光体:活动于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一个诗派。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陈衍、沈曾植等。

阿末闲话:

清早中期,政权渐稳,康乾时代,开始大兴文字狱,诗词开始不谈政治,只谈风雅。浙西诗派,多推崇姜夔﹑张炎﹐一味追清空醇雅﹐词内容渐趋虚窄。

嘉庆年间,社会开始动荡,朝廷也开始顾不上文人们,特别是张惠言考上进士后,大有范进中举之态,嘉庆四年,张惠言才中进士,中进士年四十岁,比范进年轻,不过两年后就去世了。囧

嘉庆初年,满清由盛转衰,四十年后更是被英国大炮攻破国门,从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阿末认为此时人们,大致已经有了紧迫感,所以才大声疾呼,诗词应与《风》﹑《骚》同科﹐应强调比兴寄托﹐反琐屑饤饾之习绝不作病呻吟之态。

桐城派最出名,方苞和姚鼐等,响誉文坛。最后,这个同光体看名字就知道晚清的产物。同治和光绪啊,基本上在内忧外患的时代啊!他们还搞这种古文运动,怪不得后来胡适发起白话文运动了,写古文几个人能看懂啊!

相关文章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4)

    中国古代文学风格流派3 常州词派:清词流派之一。常州词人张惠言所开创,周济又进一步加以发展。 桐城派:清散文流派。...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6)

    儒家重义轻利,墨家统一义利,这是“爱人”说与“兼爱”说的主要区别。儒家“爱人”说主张“爱有差等”,孔子主张爱有差等...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0)

    “人定胜天”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一种主张,意指人类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它是战国...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2)

    荀子是先秦时期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哲学思想方面,他提出“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把道德...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5)

    庄子是个观察精细、思维敏捷的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想象丰富、情思飘逸、具有浪漫气质的诗人、文学家。庄周曾梦为蝴蝶,翩...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9)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道”是封建社会据以存在的根本原理,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天”主...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8)

    所谓“天人之辩”,是指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辩论。商周时期,人们把天看做是至高无上的神,到春秋...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1)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他把区别于禽兽的人所特有的属性看做是人性有其合理之处。可是,对于这种道德...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7)

    战国时期,以“黄帝”为名的学术派别大量出现,黄帝成了“学者所共述”的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吸收了黄帝学说中...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3)

    “中庸”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解释“中庸”为“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中庸就是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cs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