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传统文化,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期待!小时候总看到外公喝茶,样式各异的茶杯,还有种类繁多的茶叶,不明就里的我总是看着香气氤氲之后的外公,朦胧中有说不出来的宁静和祥和,现在想想端着茶杯轻嗅,外公脸上的表情,十分具有禅意~就像这本《茶经新读》内封是一种浅紫色,让人莫名的就能够沉静下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终其一生能够领略的可能冰山一角都十分牵强。然而我们可以选择优秀的作品作为媒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是会少走不少弯路,比如这几天看到的《茶经新读》,第一次认识作者是在——相声,口才不错的一位相声演员,之后就是在喜马拉雅上听过杨老师的《解读茶经》,另辟蹊径见解独特,而且其中有太多的知识是没有接触和了解过的,最喜欢的是卷中·泡茶里茶末的一章节,审美是与时俱进的,根据时代而改变的,茶文化中的茶审美也是如此,也许在茶圣生活的时代人们一般茶不是用来泡与喝的,而是用来冲或者说是吃~小时候,外公最常说的一句话莫过于“喝茶,喝的是一种情怀,并非茶!”当时不是很理解,那种闻上去香香的,入口却极苦的东西,喜欢甜食的外公怎么会喜欢?我也曾问过外公为什么会那么喜欢吃甜食,老年人应该吃的清淡些,外公说年轻的时候,糖是非常奢侈的,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想要吃苦都难了,然而这口茶就是一种对于生活中唯一保留下的一点态度。确实,一如杨老师书中写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苦”不仅仅是一种味道,而是上升到了一种美德和态度,入口极苦,回味甘甜,这不就是生活吗?
在诗人的世界中,最离不开的应该就是酒与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入愁肠,化作的只能是相思泪,然而茶就不会那么让你愁肠尽断,反而有着强身健体媲美药汤之功效。明目、醒酒、安神、消食、清热,正是嘈杂当下人十分需要的“进补”良药啊,想来真的是一个极好的东西,清雅茶香在历史的沉淀之下形成了深厚的茶文化,作为文化受益者我们要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要承担起传播的义务,我想这也应该是杨老师想要表达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并传递它。
茶,有着清心静气的幽香与舒雅淡薄的品性,一如这本书的封面,有着深沉历史色彩与丰富知识性色彩的深蓝色,随书还赠送了一本《茶经》小册,心细如尘的杨老师还在其中标注了生僻字的读法,十分贴心。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怀,念的是一种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