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北宋词中的茶民俗

北宋词中的茶民俗

作者: 蒲涧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08:01 被阅读92次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和与之相关的茶文化自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至今仍拥有世界范围的影响。茶文化,于中国文化之中,当拥有特殊的地位。

    最早饮茶种茶的,一般认为当是巴蜀地区。顾炎武的《日知录》说:“槚之苦荼,不见于《诗》、《礼》。……而王褒《僮约》云:‘武都(阳)买荼’;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云:‘芳荼冠六清’;孙楚诗云:‘薑桂荼荈出巴蜀’;……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1]魏晋以后,茶叶生产推广扩大,佛教传入,道教流行,玄学清谈之风盛,茶文化与之渐渐交融。入唐,饮茶之俗风靡全国,文人饮茶之事渐兴,陆羽作《茶经》,为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

    到了宋代,茶文化更是有了很大发展,一向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在宋代,茶仪成为礼制,斗茶、分茶等游戏全国盛行。宋代文人生活富足,喜好风雅,茶也自然成为了他们的最爱,在文人中更是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汤社”,陶谷《清异录·汤社》:“和凝在朝,率同列递日以茶相饮,味劣者有罚,号为汤社”[2]。在这样的背景下,茶进入文学创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宋一代,以词为后世所重。尤其是在尚未背负上沉重的家国情怀的北宋,词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娱情遣兴之体,与茶这一文化符号有着更多联系。

    本文以唐圭璋先生《全宋词》为据,从现存北宋词来看,与茶相关词作共约有46首,其中以苏轼、黄庭坚所作为多,分别有9首、15首。这些与茶相关词作对北宋茶文化有着具体而形象的反映。

    一、北宋与茶相关词作概况

    1.创作情况概况

    现存北宋词中,与茶相关词作约46首。据费著《岁华纪丽谱》,宋祁帅蜀时,曾出东郊游赏,“早宴移忠寺,晚宴大慈寺。清献公记云:‘宴罢,妓以新词送茶,自宋公祁始。盖临邛周之纯善为歌,尝作茶词授妓首度之以奉公,后因之’”[3]。周之纯茶词现不存,最早在词作中提及茶的是张先《倾杯》:“更茶山,已过清明”,但这并不是述茶。北宋词当中,真正最早以茶入词的苏轼,他有大约9首词作中提及茶。如他有名的《望江南》:“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里,以新火新茶与故人故国对比,抒发相思情谊,已经将茶作为表情达意之意象使用了。苏轼还曾为茶专门作《西江月》: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这首词全面地对饮茶、用水、汤色等等茶事作了描写表现。我们可以说,苏轼是作茶词的第一人。苏轼以后,致力于作茶词的是黄庭坚。黄庭坚词作中,有15首提及茶,而其中约8首专为述茶而作。如《阮郎归》:

    摘山初制小龙团。色和香味全。碾声初断夜将阑。烹时鹤避烟。

    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水流天。馀清搅夜眠。

    所述从制茶到饮茶,兼及茶之功效。

    苏黄以后,又有毛滂、李之仪、米芾、秦观、谢逸、舒亶等等,一共约二十位北宋词人在他们的词作中提及茶或者专作茶词。

    苏轼以前,唐诗和宋诗中,以茶入诗已经很常见,茶却几乎不入词。究其原因,或者有以下两点:

    第一,晚唐五代以来,词主要是创作出来以供歌女在宴会场所歌唱助兴,在北宋初期,词的功用仍以在宴会上“娱宾遣兴”为主,而北宋前以及北宋前期,在宴会上设茶并未成为风气,茶词自然是不适于词的场合的。而宋人好茶,渐渐发现茶有醒酒提神之功效,于是酒后饮茶也成为宴席上常事。如苏轼《行香子》:

    绮席才终, 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 庭馆静, 略从容。

    第二,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以扩大词表现领域和表现功能成为两宋词风转变的关键人物。以词表现词人性情怀抱和个性,拓展词的表现领域,“以诗为词”,皆从苏轼始。因此,是由苏轼开始,将日常生活中的“茶”引入词,也就不足为怪了。他的《十拍子》描写暮秋景物和自己的生活日常,下阙曰:“玉粉旋烹茶乳,金齑新捣橙香。”就是对自己生活中一些日常趣事雅事的描写。

    2.内容概况

    第一,专门咏茶。这一类作品之中,咏及茶的方方面面,自摘茶、制茶而至茶之汤色,及茶之功效、茶之名品等等皆咏。咏摘茶如黄庭坚《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以及《踏莎行》:“低株摘尽到高株,株株别是闽溪样。”咏制茶如李之仪《满庭芳》:“初雨过,龙团细碾,雪乳浮瓯。”黄庭坚《阮郎归》:“月团犀腌斗圆方。研膏入焙香。”咏茶之功效如晁端礼《金蕉叶》:“溪泉泛、越瓯春乳。醉魂一啜都醒。”咏名茶如黄庭坚《满庭芳》:“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经典一首如黄庭坚《踏莎行》:

    画鼓催春,蛮歌走饷。雨前一焙谁争长。低株摘尽到高株,株株别是闽溪样。

    碾破春风,香凝午帐。银瓶雪滚翻成浪。今宵无睡酒醒时,摩围影在秋江上。

    这首词上阙写摘茶之事,词中所提“闽溪”,当指当时福建的建安。宋代在建安北苑设立专门机构以生产皇宫御用的贡茶。下阙写碾茶及茶之汤色“雪滚翻成浪”,末句又以“无睡酒醒时”,暗示茶有解酒提神之功效。在一首词之中,写及茶的这么多方面,也足可令人称道了。

    第二,写酒宴宴席之上歌姬献茶。这一类茶词值得注意,苏轼、黄庭坚、晁端礼、秦观等皆有词作。如黄庭坚《阮郎归》:“雪浪浅,露珠圆。捧瓯春笋寒。”便是写歌女捧茶瓯之情态,双手如春笋般娇嫩。又如秦观《满庭芳》:

    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频相顾,余欢未尽,欲去且流连。

    显然这是群贤高会宴饮之时,歌女高擎茶具献客的动人场面。上阙三句点明宴饮场景,接着便写品茶场景,“密云双凤”等皆为名茶,之后破茶、以炉煮茶,用以香泉,投茶之后,上浮雪白泡沫,堪称“玉尘”。下阙,先以四句写美丽歌女捧茶缓缓而进。当此群贤高会,美人好茶,“坐中客”怎能不起流连之愁情?

    第三,以茶为景。这一类词不专门写茶,而描写日常生活时写及茶。词人往往以茶表现其生活之风雅情趣,营造出清淡闲适具有禅意的境界。如苏轼《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雪沫乳花浮午盏”是茶事。这首词是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所作。上阙写“细雨斜风”、“淡烟疏柳”,勾勒出一幅淡雅的初春景色。如此一来,在这样美好的景色里,下阙中饮茶及食蓼茸蒿笋之事更显得那样美好有韵致,当得起“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之赞。

    二、北宋词中所反映的茶民俗概况

    1.名茶

    北宋词中提及许多名茶,以北苑贡茶为主。北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龙茶”条:“《谈苑》曰:‘龙凤石乳茶,本朝太宗皇帝令造。江左乃有研膏茶供御,即龙茶之品也。’《北苑茶录》曰:‘太宗兴国二年, 遣使造之,规取像类,以别庶饮也。’”[4]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 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此外按《宣和北苑贡茶录》载,在太平兴国初年,北苑贡焙,只造龙凤团茶一种。到至道初,除龙凤茶外,又造石乳、的乳、白乳以进。仁宗时,庆历年间,蔡君谟造小龙团以进。自小团出,龙凤遂为次。神宗元丰年间,又造密云龙,其品又高于小团之上。哲宗绍圣时,又改密云龙为瑞云祥龙。[5]

    词中载龙凤茶如黄庭坚《满庭芳》:“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品令》:“凤舞团团饼。”毛滂《满庭芳》:“龙团破、河朔余酲。”

    载小龙团如黄庭坚《阮郎归》:“摘山初制小龙团。色和香味全。”毛滂《摊声浣溪沙》:“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

    载“密云龙”如苏轼《行香子》:“黄金缕,密云龙。”

    2.宴席歌女送茶

    费著《岁华纪丽谱》载,宋祁帅蜀时,曾出东郊游赏,“早宴移忠寺,晚宴大慈寺。清献公记云:‘宴罢,妓以新词送茶,自宋公祁始。盖临邛周之纯善为歌,尝作茶词授妓首度之以奉公,后因之。’”[6]这则记载说明宋代宴席之上,有歌女奉茶之俗。宴饮中酒醉后煮茶饮茶,或者是由于茶有解酒之功效;而奉茶之人,当为美丽的歌女;奉茶之时,当歌茶词以助兴。

    以上几点我们可以从上文秦观的《满庭芳》以及以下黄庭坚这首《看花回》之中很明显地看出来:

    夜永兰堂醺饮,半倚颓玉。烂熳坠钿堕履,是醉时风景,花暗烛残,欢意未阑,舞燕歌珠成断续。催茗饮、旋煮寒泉,露井瓶窦响飞瀑。

    纤指缓、连环动触。渐泛起、满瓯银粟。香引春风在手,似粤岭闽溪,初采盈掬。暗想当时,探春连云寻篁竹。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

    上阙写宴饮场景,酒醉、歌舞、煮茶,下阙写歌女奉茶,客人接茶之时,末句有年老之叹。酒醉以后,观景物已经是“花暗烛残”,歌舞“断续”,醉得很厉害因此“催茗饮”,这个“催”字,表明“酒醉”和后文“茗饮”是有联系的,说明当时认识到以茶解酒之功效。下阙写歌女素手纤纤,捧茶瓯而奉,因此奉茶之人,当为美丽的歌女。这首词本身,正是宴饮之上,歌女奉茶时所唱。

    3.茶与斗茶

    所谓“分茶”,两宋通常皆指点茶,或曰分茶即点茶之别称。偶尔也有专指, 这时所谓“分茶”,便是指点茶法中特有的一种技巧。两宋之分茶,原从点茶而来,与煎茶不同,点茶乃预分茶末、调膏盏中,然后一一冲点,此即所谓“分”意之一。[7]陶谷《清异录》“茶百戏”条云:“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8]苏轼《行香子》中“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以及黄庭坚《阮郎归》:“兽烟喷尽玉壶干。香分小凤团。”《品令》:“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等便是对分茶习俗的反映。

    斗茶其实斗的也是点茶。蔡襄《茶录》曰:“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9]北宋词中亦有相关词作,如苏轼《行香子·茶词》: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此处“斗赢一水”正是斗茶情事。

    4.饮茶讲究

    宋人视饮茶为雅事,自有许多讲究。如:

    饮茶重水。有的以名泉水煮茶,如苏轼《西江月》:“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黄庭坚《西江月》:“龙焙头纲春早,谷帘第一泉香。”词中谷帘泉为庐山谷帘泉,为天下名泉。又有以雪水煎茶者,如贺铸《摊破浣溪沙》:“旖旎细风飘水麝,玲珑残雪浸山茶。”谢逸《望江南》:“谩摘青梅尝煮酒,旋煎白雪试新茶。”

    饮茶重乳花。陆羽《茶经》曰:“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细轻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樽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然若积雪耳。”[10]便是对乳花的描述。宋人亦重乳花,并对乳花作极美描写,如苏轼《西江月》:“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王安中《临江仙》:“宫瓯浮雪乳花匀。” 舒亶《醉花阴》:“露芽初破云腴细。”

    余论

    自秦汉至于唐宋,茶由巴蜀兴,逐渐推广,至宋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而也产生了许多别具一格的与茶相关的民俗文化。从现存北宋与茶相关词作我们可以看到北宋之时茶俗的大致情况,如分茶斗茶之游戏等,同时还看到词与茶具有一种其他文体所无的特殊关系,即是说,在酒宴之上,歌女以茶词奉茶送茶之俗。宋代之饮茶,无论在宫廷、朝堂还是民间,都十分盛行,因而有其与世俗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面;而茶具清心、明目、提神等等功效,其沉浮意境,又有佛家禅意,因此茶又与文人士大夫的“雅趣”紧密相关。可见茶以及与之相关的茶俗,是一种具有特殊地位的民俗文化。在北宋,词体作为士大夫“娱情遣兴”之文体,同样既与士大夫之雅,又与世俗之欢乐有着紧密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北宋词人所作与茶相关词作,其对茶俗情况的反映,自有其特殊价值所在。

    [1] 顾炎武著;周苏平,陈国庆点注《日知录》,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2] 陶谷撰《清异录》(饮食部分),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年版,第118页。

    [3] 费著撰《岁华纪丽谱》,中华书局1991年版。

    [4] 高承撰;李果订;金圆,许沛藻点校《事物纪原》,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66页。   

    [5] 熊蕃撰《宣和北苑贡茶录》,中华书局1991年版。   

    [6] 费著撰《岁华纪丽谱》,中华书局1991年版。   

    [7] 扬之水《两宋茶诗与茶事》,文学遗产2003年02月期。   

    [8] 陶谷撰《清异录》(饮食部分),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年版,125页。 

    [9] 蔡襄著《茶录》,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页。 

    [10] 陆羽著;志文注译《茶经》,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宋词中的茶民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rk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