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有个词非常火“成长型思维”,最初知道这个词是在樊登读书听《终身成长》时听到的。当时对这个词的理解,就是你要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与其相反的是“固定型思维”,简单理解就是,抱有这个想法的人,认为人是不会改变的。
对比来看的话,明显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在未来更有竞争力。只不过我们很多人,习惯用固定型的思维来看待问题。
就拿赚钱这个事来说,我们经常因当下赚不到钱,而焦虑未来赚不到钱。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如果你相信一个能够改变,能够成长,那么你的未来能不能赚到钱,取决于你当下如何布局。
为什么我会选择写作,就是因为想用现在的行动,让自己的以后发生改变。
首先写作,就是一个成长型技能,你的文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写越好。前提是只要你不停地写,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过,人在做某些事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我两三年写作的经验来看,主要是你看不到当下的反馈,就产生了懈怠的心理。
想象下,如果你花费了一早上写好了一篇自认为不错的文章,可发出去后,阅读量寥寥无几,没人点赞,没人收藏,没人评论。你是不是会有很大的挫败感,然后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可能自己不适合写作。
其实不光是写作,任何事在你兴冲冲地做好后,发现得不到正反馈,你都会沮丧。其实这就是固定型心态在作祟,它只关注眼下的收获,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
倘若一个想要靠某个技能养活自己,他最应该做的就是多花时间去学习、钻研、实践。就像我们准备高考一样,你得筹备十几年才行,如果仅因小学、初中时成绩不好,就直接推断出高考没戏,那就太武断了。
同样,如果你只关注到当下的反馈不好,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但如果你尝试把时间线拉长,就能看到不一样的思维。
拿阅读来举例子,很多人觉得自己也看了一些书,可为什么没有长进。但如果你把这个时间再拉长些,比如十年甚至二十年,试想下,如果你能持续阅读十年或者二十年,你会没有长进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即便你现在是一个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可只要你持续的时间足够长,你的行为就会发生一些变化。最初我开始阅读的时候,根本没想过读完写篇读后感,可后来开始写作,为了找话题,每次读完一本书后,我都会尝试写篇文章。
最开始写的挺艰难的,要么想说的很多,要么不知道该怎么说。可写了十几篇后,慢慢就能抓住一本书的脉络,找到一本书的重点。
把这个思路迁移到赚钱上呢?
前段时间,我还在为赚钱的事发愁,甚至觉得眼下困难重重,不知道该怎么破局。可当我试图把时间线拉长后,我突然发现一个思路:如果我能在写作这件事上持续几十年,那么当下的困难,在这几十年面前,根本就不算什么。再说啦,如果一个人真能写上几十年,怎么着都能赚到钱了。
那么当下要做的就是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成长,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未来有足够的能力,赚到足够多的钱。
所以,当你把时间线拉得足够长以后,你会发现眼下的困难都不算什么。甚至你会有种感觉,如今觉得困难的事,十几年后再回过头来看,真的不算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