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说,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划顾盼始不呆板。在学习硬笔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有速度过快的问题。速度过快,自己写字的习惯带出来,则导致学不到位,字的点划的结构、重心、倚正学不像,自然学不到精髓。还是要有耐心,静下心来慢慢的一笔一划的从基础开始。
其实点划的学习还是比较快能掌握的,它是有一定的规律,硬笔重点就在于起笔的轻入笔,转折处的顿笔和结尾的顿笔。结构的学习重在分析。很多人练字呢,就一遍一遍的去练,这个会形成一种习惯,但是对有些人来说,这种方法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他主观意识不去改变的话,他自己结构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很多人买来字帖书写了好久,发现,诶,没什么变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没有动脑思考,分析总结规律。一些硬笔教程教材,它就是把这些规律总结好了告诉你,但是不经过动脑思考的话,还是成为不了你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一套分析的办法。
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也可以借助一些格子和辅助线。
像侦探跟踪嫌疑人,我们把每个字呢,就看做一个嫌疑人。他的外貌如何?有什么特征?他的个子是高还是矮,肩膀是宽还是窄?整个身体状态是比较瘦弱,还是比较强壮?有没有什么习惯性的动作或者特殊点?
首先,字的外形上来说呢,有的是方正的有的是瘦长的,有的是比较扁的。要记住这个字的外形特征。如“月”是比较瘦的,“四”呢,则是比较扁的,“月”写的宽了就不好看了。“日”和“国”放在一起是不可以同样大小的。如果一样大,“日”字太大则空隙过大,放在一起如同大了几个字号。无论大小形状,字点划之间的空隙距离均匀看着才统一。
其次,收紧中宫。中宫呢就像健身时的腹部核心力量,收紧了才能够挺胸抬头翘臀。整个字就有了精神。 观察的时候呢,看中间部分的笔画是否凑的近一些,周围的一些撇捺舒展一些。经常强调同学们不能学习印刷体,就是因为印刷体是均匀分布的美术字,不讲究收紧中宫。大家可以使用回宫格来辅助自己中宫收紧的练习。把中心重要的部分不要超过内部的格子。成 宫
然后,注意重心。每个字有它自己的重心,比如“者”“老”。可以提前画中心线再来安排笔划,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合起来重心要统一,这样练习几次也就记住了,再碰到类似的也是游刃有余。竖画在中间部分的字一般重心都在中间。不仅有竖向的重心,也有横向的重心,横向的主要强调一行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章法。
最后 还要欣赏字的姿态,如同人的动作。书法之美蕴含了许多传统美学和辩证关系。如“月”字,金文的“月”如弯月高悬,美轮美奂,演化到楷书,竖撇阴柔,横折钩阳刚,一阴一阳,一短一长,整个字挺拔秀丽。再如“深”字,提上行,撇随其方向但缩短,此长彼短相互避让,捺化长点外扩,平衡重心。终究是寻找一种平衡关系。行书草书虽然跌宕起伏,但在字里行间还是寻求平衡关系,有重就有轻,一行中前几个字左斜后几个字便右斜,一行的重心犹在,如醉酒之人左摇右晃仍未跌倒,可是姿态在摇曳之中显露出来。
想要进一步改变自己的字还是需要临摹优秀作品,字帖或者你喜欢的字体都可以。兴趣是学习任何东西都非常重要的动力。只有你自己“强迫”自己的时候是最有效果的。高中生已经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如果你的主张不能说服他,他是不会接受的。给高中生灌鸡汤讲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没有用,对是对的,形成不了他的动机。就像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是为自己学习,中庸的为了父母学习,差生不是笨,是没有动力,不学。写字也是一样,意识先要改变,你需要有一个自己内心认同的动力,比如你的偶像字非常漂亮,你想像他一样,比如你下决心要让别人看见你的字就知晓你的优秀等等。所以上课过程中我鼓励大家写喜欢的句子、诗词、歌词,临摹偶像的字也可以,而且尽量写成作品的形式,这样写出来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对着字帖看着写像就是临摹,是基础,但一直看着原贴写很多字是记不住的,仔细的观察一个字或几个字的细节,再合上书,按记忆的写出来就是背临。或者辅助集字字帖,一个成语或一首诗,临几遍再背着写出来,对出帖有很大帮助。
大脑在自然环境中总是趋于懒惰,能看到就不动用更多能量去记忆,而学习的方法总是类似的,需要我们了解并利用身体机能。这篇文章就是你学习过程中的一根“拐棍”,有一天你会丢掉“拐棍”健步如飞,希望能帮助到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