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想法读书
手把手教你分析文章—以《谁的职场,不是从打杂开始》为例

手把手教你分析文章—以《谁的职场,不是从打杂开始》为例

作者: CarpenterHuang | 来源:发表于2017-04-01 02:48 被阅读440次

    01

    今天在微信上我的学姐发了一条朋友圈说她在训练营的强度很大,今天的作业是分析一篇文章。

    之前她就说过她正在参加21天写作训练营,我对这个课程相当感兴趣,只是错过时间无法参加。

    今天看到她这条朋友圈,便勾起我的好奇心,心里一直在嘀咕着:要不找学姐把文章发来,和她一起写写?可是转念一想:这样会不会太唐突了点?把消息输入对话框后想了想,就删掉了。

    这条朋友圈仿佛有一种魔力,一直挠着我的心头。“唐突就唐突吧,试试看”我给自己打着气。

    消息很快从对方回复过来,没想到学姐相当爽朗地答应了。“可以呀,文章发给你,要求等一下给你”这么爽快到手倒是把我呆住了,立马转念就是:我要好好写一篇出来。

    于是这篇文章就这么出现在大家面前了。

    02本文行文结构

    先介绍一下这篇案例文章的背景信息。这是一个关于职场教育的公众号写的文章,文章标题是《谁的职场,不是从打杂开始》,大家自己搜一搜原文。我们应该如何分析这篇文章呢?我用一张思维导图回答大家先

    分析结构

    这个结构本是作业的要求,但是大体过程正是分析阅读的简要版,我在用7篇文章展示如何进行主题阅读?(一)中写到分析阅读的3条简单版规则,就是1.使用单一的句子或几句话概括内容;2.从内容中找出重要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3.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架构。只是这里我们拿来分析文章,不是书本。以上这张思维导图就是本文的行文结构图。下面我们开始正文。

    03整理架构

    在架构整理中,我们需要从文章的组成结构将它分为几大模块,以本文为例,文章=标题+导语+主题文章(配图)+结尾。于是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来将它整理出架构。我还是用一张思维导图回答这个问题

    文章架构

    作者用5个小故事+5个论点撑起这篇文章,结构完整。

    04找出作者观点

    作者的观点相当明显,“想要做出大事,先沉下心做小事”这个观点是回应导语中的问题。我想不出有太多可以分析的地方,如果大家有想法,请在评论中向我轰炸吧~

    05作者的论证过程

    一篇文章的写出大体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平台调性—平台用户受众定位—文章调性—个人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前后之分,而是同时考虑,像一个立体魔方一般呈现在脑海中,一瞬间形成,花费的时间大多在素材的收集以及素材与观点的组合搭配上。我先以一张思维导图告诉大家接下来我的行文重点

    此节大纲

    1.文章定位:

    文章定位取决于平台调性与受众定位。这篇文章发表的公众号是关于职场教育的,解决的问题是初入职场的工作者面临的关于工作、关于人际关系的心理焦虑。受众定位我用一张数据分析图直观的告诉大家

    文章读者定位

    我们可以看到文章发布时间是3月14日,这张图数据更新时间是3月17日19:08。从时间上看这篇文章的产出十分微妙,为什么呢?因为3月、4月是求职高峰期,素有“金三银四”之说,在初入职场时我们遇到的问题大体相同,所以这篇文章有了受众的心理基础—焦虑。从年龄上看,18—24岁占27.41%,25-29占35.06%,也就是说18—29岁占比达到64.47%。

    这里大家可能会比较奇怪,为什么处于29岁的读者还会对这篇写给初入职场1—2年的文章感兴趣?我个人推测如下:25—29岁中应当是25、26岁看的人最多,因为这个数据维度对这个公众号无法做到最小颗粒化,换句话说这个数据维度是针对一般公众号而言,没有实际考虑该公众号的实际情况。

    为什么我推测是在25、26呢?看前后两个维度在数据上的差距。18-24岁占27.41%,而30-34占16.91%,这个占比差距比较大,其实29岁的职场人士与30岁的职场人士遇到的问题应当差不多,但是这张图体现出来的数据断层却相当大,所以我们应当大胆剔除无效数据。这篇文章的受众大体上18-26岁的读者,这个结论我大胆推测一下。

    从性别上看,对半开,可以得结论:初入职场的男女生遇到的问题大体相同。

    2.文章情绪

    接下来我们谈谈文章情绪:关于文章情绪的论证我自己发明了一个公式:语气+语调+词语情感=文章情绪。这个公式不一定对,只是我个人在读文章时总结出来的,大家可以和我讨论讨论。这篇文章的语气属于平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与读者交流。语调以降调结尾为多,降调结尾的句子大多是确定的、不激动、不鼓动人心的。关键是词语情感,词语情感是一种直接的体会,如果是一篇爽文,它里面的词语包含的情绪会是很强烈的,无论是带来的是仇恨、嫉妒、炫耀等等强情绪、强感性的文章,你同样会读出词语的情感强烈程度。

    如果说我的公式是有效的,那么这篇文章的情绪可以确定为平稳的。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要解决的读者的什么心理问题?——是焦虑。平稳的情绪可以起到缓和焦虑的作用。说这篇文章说是鸡汤其实并不完全准确,它更像是一篇安抚焦虑的文章,而焦虑是初入或准入职场的人面临的问题。

    3.标题+配图+摘要=内容基调

    这是《跟小贤学运营》中的的一个小知识点,我觉得特别正确,拿来使用分析。

    我们先看标题《谁的职场,不是从打杂开始》。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种“责任分散”的理论,也称为旁观者效应,当人们处于群体中遇到问题时我们会本能地将我们的责任或者压力分散到整个群体中,从而达到心理的动态平衡,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机制的自我保护,同时也是人类心理中的bug。好的一面是可以缓解我们的压力,不至于出现心理崩溃;坏的一面是当有人遇到危难时你也会启动这个机制,你会想: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别人也没救你,不能把责任都推我身上吧。这里作者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运用到这个心理效应,从而达到化解读者心理压力的效果。

    谈完标题,谈谈配图。先上图片吧,大家的感受胜于我的言辞。

    配图

    看到这图,我想大家已经有答案了,我替大家讲出来吧:可爱的小女孩、音乐、水、暖色、阳光、慵懒的表情、便服。这些元素就是构成这张小清新图片的主要元素,我想你的体会会是和我一样的:轻松、慵懒、美好等等一系列情感。这张被赋予了轻松美好的图片辅助这个标题在读者第一眼中占据他们的心智—第一印象,从而为文章进行了铺垫,也定下基调。

    至于摘要部分,其实作者并没有使用摘要。我们关注摘要的作用,我们就能明白:一句话,摘要就是在你第一眼看到时起到占领心智作用的文字。作用可以是吸人眼球,也可以是奠定基调。只要是第一眼的文字也可以等同于摘要。我摘取第一段文字给大家看看:

    年轻人都想干大事,我也不例外(身份认同)拿着两千多块钱工资的时候,我依然满腔孤勇,深信自己以后一定会变得有钱有牛逼(像不像你)带着这样的心情和傲气,踏入职场的大门,刚进门自尊心就被劈了(情感认同)

    以上这一段只是比较简单的分析,作者写得时候可能是不自觉的,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分析出他想要达到的目标。

    标题+配图+摘要=内容基调,这个作用就是占领心智的作用。说出来大家可能都懂,只是我们不会那么认真的去分析其中的情绪罢了。或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手把手教你分析文章—以《谁的职场,不是从打杂开始》为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vpb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