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没有忘记录音,也终于能够怀着平和的心态听自己的声音,虽然谈不上喜欢。顺着录音将上课的情况整理出来,一是梳理上课思路,二是回忆课堂我忘记的细节。
(一)分享课题的理解
出示课题:你如何理解课题?采用话筒传递的方式。
叶: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需要知道有多远。
高:一个地球显示从哪里到哪里一共需要多长?
辉:里程表应该是公交车上的。(引来一阵笑声,传递给方同学,但方同学没有自己的思考,又传递给豪。)
豪:买各种交通工具的一个地图,上面的单位有千米和米。
霖:北京到保定有多远?(这是受了我画在黑板上的地图的影响。)
铭: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单位是千米或米。有起点和终点,也有一些站台。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出,里程表的学问和交通有关系,坐动车或乘飞机都要用到里程表,还说到单位,米和千米,这两个是什么单位呢?
生:长度单位。
师:长度单位放在交通里面就是我们说的路程,看来交通里的学问还大得很。
(二)分享“表图结合”
师:(课件出示)请看,这是交通路线图,这是里程表。你们能结合这表和图来说吗?(学生思考几秒,有几人举手)那现在让同桌两人分享,一人说两条,另一人说三条。(同桌分享,方和寻两人又闹矛盾了。早读课在订正家庭作业时,方用铅笔改了其中一道题的答语,被寻看见并告诉我。我说“诚实为重”,让他们俩自己去辨别,结果方沉不住气开始哭,带着哭腔大声地说我没有错。我还是强调那句话——诚实为重,如果错了就及时接受并改正即可,如果认为自己没有错可以下课来找老师申诉。事实的结果是方的确改了答语,之前写的是:要3次,正确答语是:要3个月。我告诉他男孩子要大气,要有男子汉气度。这两人现在闹矛盾的原因是都想先说,我说那总得有一个人让步吧,两人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是寻说我后说吧。我对方同学又说了一次:大度的男孩子啊。当然,这个规则也得在班里强调一下。)
师:现在老师随机抽号,抽到谁,他和他的同桌就一起来接受检验。44号是谁?(表上是文,常理应该是知行,因为有同学转学了学号还未变更。那就两组都来吧。 对于机会,都是可以给的。最先上来的是天翼和知行。)
寻:1200在哪里?
天翼:1200千米是北京到西安的距离(边说边指图)。
师:OK吗?
生:OK。(因为听的学生不善于表达意见,需要老师做一个引领。)
锐:277在哪里?
天翼:277千米表示是北京到石家庄的距离(边说边指图)。
生:OK。
师:你们觉得天翼牛不牛?
生:牛。(其实有很多孩子都不明白牛在哪里。)
师:他真的很牛,牛在——
生:他都没有看那个里程表,就指出来了。
师:说明他已经将里程表记下来了,那是真的牛,以后肯定会很了不起的。谢谢王天翼,有请知行。
晨:689千米在哪里?
知行:北京到——(他显然没有记住,我给天翼的表扬,他感受到了压力。)
师:你可以去看里程表,这个没有关系。
知行:北京到郑州的距离(边说边指)。
肖:146千米在哪里?
知行:表示北京到保定的距离(边说边指)。
师:现在换人了,有请胡同学和文同学。
叶:我要换一种方式来问。
师:那就叶同学来提问吧。
叶:北京到石家庄是多少千米?
胡:北京到石家庄是277千米(边说边指)。
凯:保定到郑州是多少千米?
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口答出来吗?
生:不可以。
师:这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彤:北京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胡:北京到郑州有689千米(边说边指)。
(文接受考核,过程略)
师:这里的里程表的起点都是?
生:北京。
师:铁路沿线的各大站点都可以是终点。
(三)分享“问题的提出”
师:那现在看了这些图和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知行: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唐:石家庄到洛阳多少千米?
(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话筒传递时的规则是没有发过言的优先。听到叶说:可以枚举吧。我秒懂了她的想法。于是放弃了一个一个地说,带着学生在地图上一起梳理了一遍。从保定出发,可以求出哪些?从石家庄出发呢?郑州?洛阳?这简直是一次最好的数线段的教学时机。)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这是四年级才掌握的知识,你们现在就会了,太了不起了。(其实孩子们还想提问题,但我必须先要表扬他们,将他们的问题摁住了。是不是不妥呢?还是请了高同学回答。)
高:北京到西安,再到成都多少千米呢?
师:这个问题我们利用现在的信息可以解决吗?
生:不能。
辉:洛阳到西安再到石家庄有多远呢?
师:你这是要返回地走啊。这么多问题,我们就来聚焦其中一个问题来解决吧。
(四)解决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远?
师:请孩子们看到探究一,先将信息和问题表示在路线图上。
叶:可不可以将这条路线拉直呢?
师:这是秘密,一会再说。(我没有及时处理她的疑问,不知道是不是欠妥,因为想留着第二个环节进行:用喜欢的方式画图。)
潘:我有疑问。不知道这里怎么画?用什么来表示?
胡:画个大括号。
潘:我明白了。
师:标好的举手。嫒瑢你来标在黑板上。(嫒瑢的本上却只标了问题,于是换人了。我还是显得着急了一些,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来判断呢?)艺书来写。(艺书只写了信息,下面的孩子提醒,她马上改正。)
师:要解决到这个问题,要哪些信息?
潘:要第一条和第二条。
师:(巡视锐,锐未做)锐,请做题啊。现在进入第二问题: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可能就是叶同学的想法了。老师来巡视。(选取了豪和天翼的做法,让他们板书在黑板上。继续巡视,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种画法,一种是两条线段,一种是一条线段。哪种好呢?
生:一条线段好,看上去简单。
师:现在来看看路线图和线段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凯:路线图是曲线,线段图是直线。
生:它们的数据都一样,意思也一样。
师:线段图看上去更简洁直观。那现在你会计算了吗?
生:会。
师:老师倒计时三十秒开始。(孩子们写算式)君怡说说算式。
君怡:277-146=131千米。
(下课铃响,眼保健操音乐响起来。最后的小结在眼保健操结束后做的。)
(四)简单反思
1.录了28分钟,整节课我的声音充斥在教室里,孩子们一定会感到听觉疲劳的。因为声音太硬了,一点也不柔和,更别说柔美了。好像可以修炼。
2.在一些环节上,还是显得过于着急,并没有放手让学生来。比如学生说枚举提问的时候,学生没有准备好就让他分享的时候,学生画了图却是我在解释的时候。如果这些能做到的话,那我就想当的淡定了。
3.对学生的控制的命令出现了好几次,这样要求整齐划一的口令,还是会削弱学生的思考吧。
4.还是有优点的,那就是这节课主动参与的学生明显多了起来,应该是我的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吧。
录音里,非常喜欢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声,看来我还是很享受这样的课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