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启发,开始思考关于梦想,关于坚持,曾经有个作家梦,但却没能坚持,以致梦想渐行渐远。
人之所以无聊,是因为没有目标,为目标而努力必然会痛苦,实现了目标之后又开始无聊,所以要不断的立flag。
为了实现作家梦,今天开始,日拱一卒,每周读一本书并输出读书笔记,先立一个小目标,让自己摆脱无聊,不断精进。
人在世上,无非内观自身,外观世界,本周书目从内观自身开始,《认知觉醒》,一本开启自我改变原动力的书,非常适合当下。
焦虑是当下很多人的老朋友,为什么会焦虑,还要从大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人类有三重大脑,爬行动物时期演化出了本能脑,主管本能,可以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哺乳动物时期演化出了情绪脑,主管情绪,有了恐惧、兴奋、愉悦等情绪,直到人类脱颖而出,才进化出了理智脑,主管认知。而“农夫与蛇”的故事,其实是因为农夫不懂蛇没有情绪脑,不知感恩为何物,所以才会悲剧。
而这三重大脑,理智脑最高级但力量最弱小,所以导致我们生活中大部分决策都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所以人天性目光短浅、及时满足,避难趋易、急于求成。这样的大脑构造也导致我们总陷入“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的怪圈。而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让理智能驱动本能和情绪。
我们的安全感源于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独特优势,能力、财富、权力或是影响力,而当我们缺乏安全感时,焦虑便随之而来,完不成的焦虑、定位错误的焦虑、选择的焦虑、环境的焦虑、难度的焦虑等等。焦虑的根源就是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也一样,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
而摆脱焦虑就要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要事优先,想办法做最重要的事;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以上这些像是正确的废话,道理都懂,但怎么提升能力和保持耐心呢?
先来解决保持耐心的问题,缺乏耐心是人类的天性,如何提升耐心呢?我们面对困难事物时,缺乏耐心是因为看不到全局,不知自己身处何处,很容易放弃,就像复利曲线,其实前期增长很缓慢,但达到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而我们习惯待在舒适区,在困难区就容易受挫,所以成长最好待在舒适区和困难区之间,叫做拉伸区(舒适区边缘),这样就既容易有信心,又不至于停滞在舒适区。所以要走出舒适区,但别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走进困难区。
而对具体的学习成长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只停留在学习层面,则很难成长。
所以,面对天性,要坦然接纳;面对诱惑,要延迟满足;面对困难,要主动改变;长此以往,让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便能摆脱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