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岁的孩子,会跑会跳,自由行动,也有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愿望和情感,并有和别人交谈的愿望和能力,他们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具备了参加集体生活,进行各种活动的条件。父母应及时送孩子进幼儿园,使他们过集体生活,接受初步的全面发展教育。进入幼儿园后,孩子们可以多层面地体验人际关系,了解自己的角色,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进而形成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3岁前,孩子们与父母在一起,更多的是一种对成人的依恋感,3岁后,同伴关系对他们变得越来越重要,幼儿园中的同伴关系对于孩子们社会性的发展,十分重要,及时入园体验集体生活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但是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从家庭生活转变为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期,孩子们在入园初期,会产生不安甚至害怕的情绪,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帮助孩子顺利入园,度过这个适应期,将会对他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家长了解孩子入园焦虑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宝贝们进行一系列的生活、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准备锻炼。这也是我们今天这篇推文探讨的主题。
何为分离焦虑
宝宝长到三岁,开始上幼儿园,几乎80%以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离情绪困扰,其中20%左右产生较为严重的分离焦虑。很多宝贝在初入园阶段出现健康问题如发烧等,分离焦虑的困扰是导致生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婴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的情绪状态,我们称之为分离焦虑。
宝宝入园情绪困扰普遍存在,也是一个必经阶段
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而不同性格和成长环境的孩子在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同样是初上幼儿园,你可以见到适应很好的孩子,也能见到适应困难的孩子。我们经常看见那些适应好的孩子会告诉哭的孩子:不要哭,妈妈会来的。
正确看待宝宝入园情绪困扰
离开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谁都会有心理落差,这时候产生情绪困扰是正常的适应方式,更何况初上幼儿园的三岁小孩子。同样是初入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表现方式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有短期充满好奇四处探看的,有郁郁寡欢对啥都不感兴趣的,有小声啜泣观望随时跟风放大哭声的,有一直盯着“第一眼老师”求抱求跟的,有哀求老师放我回家让我去找我妈妈的,有撕心裂肺吵着要回家的,有直接行动派往外冲的……
在探讨可能的应对分离焦虑的方法之前,我们家长要先学会接纳。接纳孩子任何的情绪表达方式。采用先解决情绪再处理事情的态度。家长一定要从内心接受:孩子上学必须经过这个过程,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普遍的现象,无论你孩子的情绪多大,都不应该觉得难以接受。
这个信号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也许我们自己过去的抚养方式与幼儿园的生活方式没有足够好的衔接,现在出现一个好的契机让我们去重视,去帮助宝贝建立一种新的认知和新的能力来适应。对孩子有信心,我们只是需要补点功课而已。
但是如果分离焦虑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反应强度过大,以至于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时,需要引起家长的关注。
入园之初孩子分离焦虑期我们家长能做的:
1.接纳孩子情绪,多陪伴,坚定而温和
接纳的语言分担情绪:宝宝会回来说自己不要上幼儿园,这时候家长一定要认真倾听,不批评,不反驳,不讲太多大道理。只对孩子说例如:妈妈知道宝宝现在还不熟悉(还没开始喜欢)幼儿园。妈妈(爸爸)爱宝宝。抽时间多抱抱孩子,多陪伴孩子,跟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到新环境不适应哭鼻子的事件即可,不要驳斥孩子的情绪,也不要承诺孩子明天不去幼儿园。
这个时段,我们家长一定要用我们的正面情绪为孩子解压,切忌自己先焦虑,在孩子面前表现焦虑与担心。可以告诉孩子你很开心他成为了幼儿园小朋友,跟爸爸妈妈一样每天有自己单独活动的时间。白天一起出门,晚上一起回家。即使孩子哭着一直在说不去幼儿园,你也应该平静的告诉他,你永远是妈妈的小宝贝,只是白天去上幼儿园,妈妈每天晚上一定会跟宝宝一起,每个小宝贝都要上幼儿园。重复你坚定的爱的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以下信息:早上必须去幼儿园,放学也一定会回家,爸爸妈妈和以前一样爱你。
2.与老师积极配合
积极配合老师任务:老师会布置一些作业,例如照片墙等。家长的关注会让老师感受到家长的重视。一个从来都把老师作业当耳边风,不愿举手之劳配合老师教学计划的家长,很难让老师相信你非常重视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同时,孩子带着作业回幼儿园会让孩子更快找到归属感。
信任老师,与老师保持沟通:一周1-2次即可也不要太多。缺少与老师的沟通,既不了解宝贝在幼儿园的表现,也不能把宝贝在家里的状态反馈给老师,没办法家园共同努力,帮助宝贝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但太多联系不仅给老师造成困扰,也不会获得更多有效信息。幼儿园老师在9至10月也是疲惫至极,因为开学初1-2个月主要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开学初,小班老师经常是手里抱一个,身上挂两个,屁股后面还跟着几个……一两个月下来,很容易体力透支,不利于更好的照顾宝贝们。另外,请信任老师,相信我们老师会对每个孩子用心负责。
3.每天按时接送,减少孩子焦虑
每天按规定入园时间按时送宝贝入园,放学时间按时接宝贝离园,既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物钟,按时接送也会使孩子增强安全感,弱化他的分离焦虑。另外,现在很多家长工作很忙,宝宝上学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接送,在宝贝入园初期,建议爸爸妈妈定期亲自接送宝宝上学,至少一周坚持一天。
宝宝入园情绪困扰程度不同与养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很多家庭,孩子是独生子女,二胎放开后,一个家庭最多也不过二个孩子,再加上网传的各种社会安全问题,使祖辈甚至父母对孩子往往过度保护,使得孩子们的独立性越来越差。很多孩子三岁了,还要穿戴尿不湿,有的从来没有尝试过自己吃饭,有机会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的孩子,少之又少。现在孩子的“独立探索”往往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保姆、甚至父母的满心呵护下丧失了机会。
当孩子们开始上幼儿园,忽然要面对与20多个孩子争抢3个老师的时候,进入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的环境,需要学会自己吃饭、自己小便、自己喝水的,那些几乎不具备独立能力的孩子,那些被过分满足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那些习惯被很多人围绕照顾的孩子,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如果是那种从来没有离开主要抚养人的孩子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反应,因为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慌。而那些3岁前在家庭里被允许自己动手吃饭,自己动手穿衣等,有选择能力和规则意识的孩子,就会更快消化自己的分离情绪困扰,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有秩序守规则的生活。
孩子受到的关爱越来越多,独立性越来越缺乏,这两点是分离焦虑最重要的因素,缺少基本的行为规范是孩子抗拒入园产生负面情绪的第三大原因。但它的根本原因不是抗拒分离,而是抗拒约束,这种类型孩子的负面情绪会在一周左右以后才明显表现出来。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这些问题,在平常的养育中注意方式方法,重视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入园时减少了可能的焦虑,更快地适应入园生活。
预防永远比治疗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从现在开始到开学前我们可以做的:
1.用熟悉感帮助孩子快速建立安全感
提前借用绘本、照片等了解幼儿园,看到别人在幼儿园的情况,建立上幼儿园的期待。或者带孩子参观幼儿园,提前认识老师、认识幼儿园伙伴,认识幼儿园设施等等。熟悉环境会帮助孩子更快建立归属和安全感。(文章结尾后附推荐绘本的简介 )
2.培养有规则意识的孩子
想干嘛就干嘛,不听指令的孩子,甚至有破坏行为,抢东西行为或者推打其他孩子行为的孩子,当他的不恰当行为被阻拦时,他会产生强烈的抵抗情绪。所以基本的与人相处的规则应该从小在家养成。爸爸妈妈在生活中要以身作是,更要创造环境,鼓励宝贝多与小朋友多交往,懂得谦让,遵守规则,学会分享,学会交往,养成宝贝用语言交流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3.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吃饭、睡觉是孩子情绪脆弱的重要时刻,因为自己不会、或者吃得慢,别人去玩了自己还要继续吃。或者想要大人喂没有成功,或者不敢说也会造成情绪低落。尤其睡觉是孩子更想找熟悉亲人的时候,很多孩子从来没有独立入睡的经验,刚入园时就很难适应,这也是本来玩得很高兴的孩子,午睡开始却又哭声一片的原因。所以,爸爸妈妈在家里应该培养孩子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按时自己睡午觉(至少做到不哄不抱就自己入睡)。自理能力强不仅使孩子更快适应集体生活,而且会有自豪感,使孩子养成自信的品格。
宝贝入园前,也要尽量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洗手,饭后擦嘴、漱口、洗手,垃圾扔进垃圾桶,不吃手不挖鼻孔等良好卫生习惯。
4.进行分离训练
因为孩子没有时间概念,也没有对分开再见有理性认知,刚开始对他们来说只要看不见就是没有了。爸爸妈妈在家里可以进行数数分离或者陪孩子玩捉迷藏。例如到孩子看不见的位置但是听得到的位置数数,数完10或者20就出现。慢慢的可以变成数5遍再出现。尤其是平常宝贝基本固定由妈妈或者奶奶外婆一个人带的,更应注意提前锻炼,让孩子理解和认识到分离只是一段时间的分开,到了约定时间还会再见到。
5.作息习惯调整
逐渐调整宝贝的生物钟,使孩子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同。早上入园时间是:7:30-8:30,中午午餐时间是11:00,午睡时间是12:00-下午2:30,下午离园时间是4:00-5:00(每周五是下午3:00)。
这里尤其要强调一下午睡时间。午睡对学前年龄的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必须保证每天的午睡时间。一个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会增加适应幼儿园的困难。午睡时要尽量快速把20多个小朋友哄睡,老师很难有精力长时间一对一陪伴,所以请提前培养孩子的自主午睡习惯。如果睡不着也要让孩子养成在这个时间安静躺30分钟以上的习惯。
一个晚睡晚起的孩子,早上起不来,没有睡够更容易有抵抗情绪。到了幼儿园发现其他都到了又会增加压力,所以,请尽量利用开学前的这两个月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6.创设人际交往环境
现在孩子大多跟大人交往多,跟同龄人交往太少。让孩子提前有与同伴相处的机会。在你的关注下,及时发现孩子不合群的地方,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成为合群的人。给孩子建立一些与同伴一起玩的乐趣。学会相处规则,体验同伴乐趣的孩子更容易找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7.给孩子足够的陪伴
美国动物心理学家哈洛设计的母猴试验:把小猴子和一只毛绒玩具猴妈妈关在一起,小猴子依偎以后会去周边捡玩具玩耍,而把小猴子和一只铁丝猴妈妈关在一起,发现小猴子最终没有走出去捡玩具。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没有足够的安全依恋就没有独立探索的欲望产生。人类具有较长的依赖期。一般情况宝宝从6个月左右开始认人,他们会喜欢找自己的主要抚养人。等到安全依赖过后,孩子开始慢慢尝试独立探索。通过安全的独立探索,孩子获得满足,获得能力的成长,逐步走向独立。足够陪伴和足够依恋的孩子才喜欢独立探索,缺少安全感的孩子易害羞、胆小,不敢接触新朋友,不敢大胆探索新事物。家长可以自己对照一下,这需要我们用用心陪伴去补课哦。
附:绘本推荐及简介
五本帮助孩子缓解入园焦虑的书,推荐给各位爸爸妈妈。
1.《幼儿园的一天》
【法】萨米尔.瑟努斯 / 亨利.费尔纳
内容简介:
动物宝宝们也要去上幼儿园了,蜗牛宝宝拖拖拉拉,穿山甲宝宝不爱吃菠菜,后来小鸟、小猫、鳄鱼宝宝流下了真心的眼泪,因为好想妈妈!……入园适应阶段,习性各异的动物宝宝们状况百出!别急,请给小动物们一点时间,它们最终在一起学习字母、形状和颜色,做手工、搭积木、练舞蹈、听老师讲故事,也结交新朋友,尝试着融入集体……要入园的宝宝们,相信也可以像小动物们一样拥有快乐的幼儿园时光。
幼儿园的一天2.《你好,幼儿园》
【韩】金善英 / 裴贤珠
内容简介:
我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是什么样子,小孩子都要上幼儿园吗?要是小动物也要上幼儿园,它们都要学会一些本领吧?我们上幼儿园又要学会哪些本领呢?本书通过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通过展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对比了小动物幼儿园和小朋友幼儿园里将要学到的东西,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你好幼儿园3.《我爱幼儿园》
【法】赛尔日.布洛克
内容简介:
“以前,我上的是托儿所。但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我甚至有了一位老师,她像公主一样有着长长的头发。我上学啦。我上的是幼——儿——园!”看到小莱昂如此欢欣的宣言,是不是以为他走进幼儿园的那一天也快乐得手舞足蹈?其实不然,他和我们身边许多小朋友们一样,在开学的那天根本不愿意起床。因为前一天夜里,他起来了好几次,一会儿要喝杯水,一会儿要妈妈抱抱,一会儿要听磁带,一会儿要爸爸亲亲……而来到幼儿园之后,他的第一个想法居然是“难道他们要把我们卖掉?”但是最后,他爱上了幼儿园,因为那里有琳娜老师,有好多的小伙伴,还有……
我爱幼儿园4.《我好担心》
【美】凯文.亨克斯
内容简介:
小莉平时总是太多地担心,无论大事情小事情还是不大不小的事情,她总是每日每夜、无时无刻地担心。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她的担心更是越来越多,这样的情绪也牵引得全家人跟着她担心……就在大家为初次离开家去上幼儿园的小莉深深担心的时候,故事出现了喜剧性转折的一幕:小莉自己解决了问题——她找到了心仪的小伙伴,和小伙伴玩得非常开心,连她在家里从来不离身的布娃娃小花瓣儿都撒了手……离开幼儿园时她告诉老师:“我一定会来。”“不要担心!”
我好担心5. 《小阿力的大学校》
【英】罗伦斯·安荷特 / 凯瑟琳·安荷特
内容简介:
小阿力要上学啰!小阿力好兴奋,可是又有点儿担心。万一在学校迷了路?万一交不到新朋友?怎么办?他也害怕自己可能会忍不住哭泣,他真不想离开妈妈到陌生的环境去。这时候,一只小麻雀让小阿力改变了想法……就像一只长大了必须离巢飞向广大世界的小鸟一样,小阿力还是去上学了,而且他发现,学校还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喔!
小阿力的大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