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细看的元朝史》描述了一部从无到有再到亡的元朝全过程。元朝起源于北方的蒙古帝国,由铁木真开启,而真正的元朝是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1271年建立的,到1368年灭亡,共经11帝98年。
看完该部著作,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宿命论,是一个王朝的宿命。回顾元朝之前的两宋的宿命是,南宋被北方的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所灭,而南宋则是被北方的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所灭。两宋的灭亡都是外族所灭,明明知道外族的威胁却始终在战与和的选择中丧失机会,最终导致灭亡。
而元朝的宿命是什么呢?元朝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始终没有盛世,而是从建立之初一直在走下坡路。98年的时间两头两个皇帝就占去了71年,中间9个皇帝就跟走马灯一样。第一个皇帝忽必烈(无世祖)活的时间最长,活了80岁,在位时间35年;最后一个皇帝妥懽贴睦尔(无顺帝)在位时间36年,活了51岁,他虽然在位时间最长,但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
在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帝国的铁骑可以说是踏遍了欧亚大陆,所向披靡。但从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其军力就已经在走下坡路,只是忽必烈的时候还有点蒙古帝国的根基,且他的威望和施政都还没有那么糟糕,也算是一代明君。所以在他的领导下把南宋灭掉统一中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元朝。
元朝虽然时间较短,但对中国的影响还是非常大,他让中原文化与蒙古文化融合发展,让大中华文化进一步得到拓展。如果细分析元朝的衰亡史,元朝有三个根本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这是其消亡的最主要原因吧:一是朝廷内部北方贵族之间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二是朝廷内部保守派与改革派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三是财政危机(经济发展)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正是这三个根本问题的存在,导致通货膨胀、政治腐败等自始至终都在影响着元朝的政治稳定与社会稳定。
元朝的经济社会没有得到振兴,但佛教、道教甚至是伊斯兰教等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佛教,在元朝很受宠爱,这主要是跟各皇帝的个人爱好有关。元朝的皇帝大都信奉佛教,但也有个别皇帝信奉道教。这里需要重点提到的是伊斯兰教。
在元朝,曾经差一点就让伊斯兰教成为了社会的主教,如果这事成真,那中国历史或许就要改写,或许会影响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事情需从头说起:
忽必烈有一个儿子忙哥刺任安西王,忙哥刺的子女都长不大,所以他的儿子阿难答从小就被托付给一个伊斯兰教徒抚养。阿难答从小耳濡目染,所以从小就对伊斯兰教感兴趣。后来阿难答继承了安西王职位,在他的影响下,把手下的15万蒙古军队也都信奉了伊斯兰教,受此影响,他所在的辖区百姓也信奉伊斯兰教,包括中国西北地区。
时任皇帝的铁穆耳对此朝廷了干预,但都被阿难答拒绝了。后来铁穆耳皇帝病危,于是朝廷发生帝位之争。当时,铁穆耳立了儿子德寿为太子,但皇后卜鲁罕怕当时呼声最高的海山兄弟威胁到自己儿子的帝位,所以她早就把海山兄弟逐出宫中,海山去了漠北驻守,海山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其母贬往怀州。铁穆耳死后,皇后卜鲁罕又把安西王阿难答招到宫中,共商继位大事。结果此时的德寿太子死了,此事皇后卜鲁罕一派共推皇后卜鲁罕垂帘听政,立安西王阿难答为帝的方案。
但海山兄弟也有很多旧臣都想让他们兄弟俩上帝位,所以便告知两兄弟返京。后来,海山在上教继位,废皇后卜鲁罕并赐死,阿难答也被赐死。
阿难答死后,海山皇帝派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接管安西王的领地。爱育黎拔力八达镇守川陕地区时,对伊斯兰教不支持,并从严限制。但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已成气候,正处在方兴未艾、生机勃勃的上升阶段。阿难答及其部下的改宗伊斯兰教,对宁夏地区该教的传播发展和回族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如果阿难答即位,他肯定是一反大元朝允许多种信仰共存的规矩,强制下令元朝统治区的所有人信奉真主。倘若如此,中华大地会在十四世纪初的几十年内全部伊斯兰化,很有可能会永远伊斯兰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