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周一,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早上送小羊妞儿到幼儿园时,她很从容地上前牵着班主任的手,然后转身跟我挥手道别。没有上周的抱头痛哭,更没有上上周的撕心裂肺,她娘期待已久的场景终于实现~
自9月11日小羊妞儿正式入园开始,经历了几次起起伏伏。终于看到了期望的效果。总结一些经验与教训,以及对策与方法,为即将经历宝宝入园的家长们提供一些参考。
1. 挑选“对脾气”的幼儿园
小盆友们在3岁左右入园,基本是符合绝大多数孩子的成长规律的。三岁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交欲望、运动能力、活动范围都大大超过了2岁时,所以如果她/他开始更愿意与小盆友一起玩,开始常闹着要出去玩,或者照看宝宝的父母们或老人觉得他/她精力过剩,有点儿难搞时,那就是时候让孩子转移“阵地”到幼儿园了。小羊妞儿在2岁半左右就表现出了这些情况,我和他爸借机考察了广渠门附近的好几个幼儿园,还在公立园、私立园中间徘徊半天,机缘巧合最后在小羊妞儿3岁时进了最理想的蒙氏小镇,一个不大但很符合小羊妞儿性格(喜欢自由、热爱艺术,不喜规则)的幼儿园。第一次去试园,娃不走了。第二次去,又进行了家长和班主任的互相面试,班主任在教育理念上也蛮对我的“胃口”的,所以就它了。
2. 如果爱,请深爱。如果送(入园),请坚决。
既然选择了最合适的幼儿园,那就用人不疑,坚决地跟老师配合,陪孩子度过前期的入园焦虑。大多数孩子在经历前几天的新鲜劲儿以后,开始发现每天去幼儿园不是一件特别愉悦的事情,就开始施展各路神通,与父母抗衡。小羊妞儿也不例外。我们甚至人为经历了两茬罪,就在三周时间好容易逐步建立起对幼儿园的喜爱时,我们国庆节假期出游10几天,之前那点儿喜爱完全被冲散,再加上倒时差的原因,一切重头再来。还好,在此中间,我始终坚信,“小盆友要入园”的这个信念,不管她多哭闹,也不管多晚,始终每天送入园。10月19日,国庆假期后第四天入园,小羊彻底撒泼耍赖,那天10:30,当大人孩子终于都很平静的时候,我们摁响了幼儿园的门铃。班主任抱着小羊妞儿,说:“潇娅,你真棒!虽然迟到了,但是你还是来了!我们都在等你。”然后又对我说:“妈妈很力,坚持每天送孩子入园。”那一瞬间,我觉得,找到知音了啊!
画重点,“坚决”,既然孩子是时候要去,既然挑好了幼儿园,那做家长的一定要坚定信念。我们既然相信,这一次与孩子的分离,将带给孩子历练和成长,那不管孩子用什么方式试探底限,家长能做的首先就是,温和而坚定地让孩子知道,去幼儿园就是底限。
有的家长可能会有不舍,毕竟这是跟孩子的第一次分离,有时家长的焦虑比孩子的还多。可孩子是多么善于观察的呀,他/她把你的犹豫看在眼里,于是你将面对更多的哭闹,更长战线的入园难情况。有的家长可能还有疑虑,孩子发烧怎么办?难道那也要送入园?!No,no,no,为了自家和别人家孩子好,还是在家好好休养生息吧。不过说辞上,可以稍微调整一下,上周五,我摸着小羊发烫的额头,说:“小羊,今天幼儿园放假了,咱们可以多睡会儿啦。”然后,跟在一旁用征询眼光看着我们娘俩的姥姥挤眉弄眼。聪明的妈妈们啊,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欢迎抛过来。
3.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百倍的耐心应对孩子的分离焦虑。
想想小盆友们,一边在尝试着第一次离开家,探寻更广阔的世界;一边又忐忑不安地应对全新的挑战 - 环境、老师和同学,还要不断打磨自己的能力,学会沟通、表达、与他人相处。这期间还很可能由心理上的紧张,易怒易哭,转化为生理上的病痛,比如积食、咳嗽、流涕,甚或发烧。家长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地陪孩子适应环境,适应老师,适应作息。9、10月份陪伴小羊上学这段时间,老大都有点儿吃醋了,觉得妈妈把所有耐心给了小羊。10月19日那天,小羊妞儿完全爆发,躺在床上撒泼打滚,那时候任何方法,包括拥抱、语言安慰、或者给她穿衣服等等,完全无法进行。她就像一只暴躁的小兽,手脚挥舞,同时制造出冲破屋顶的嚎啕声。我有一刻几乎怒发冲冠,想用擅长的更暴躁来压制她的暴躁。还好,那个念头只是过了一下脑子,就烟消云散。因为明白它可能有效于一时,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于是我沮丧地坐在床边,束手无策。这时脑子里突然冒出了4个字,“只做不说“(正面管教工具之一)。那一刻我又有了力量,起身开始收拾床铺,准备上学的用品等等。小羊哭了十几分钟,终于伸出手,低声哭着要求:“抱抱“。我过去抱着她,轻声安慰,她慢慢平静下来。我也趁机发微信告诉班主任,我们会迟到,但一定会去幼儿园。于是,才有了10点半入园依然得到鼓励的后续。之后穿衣洗漱、吃饭出门,一切很自然地推进,就好像刚才的哭闹嚎啕从未发生一样。这件事也让我意识到,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感受,温和耐心地等待孩子自我修复,有多重要。后面的日子里,小羊虽然也会哭,也会在幼儿园门前抱着我不让走,可跟那天的情况相比,她只是撒撒娇耍耍赖而已。
4. 跟幼儿园老师多交流,结盟神队友
几乎每个主管老师都有丰富的经验,处理新生的分离焦虑。多跟老师沟通,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给自己吃颗定心丸。我们选的幼儿园因为是蒙氏混班制,所以小羊进的班只有少数几个孩子是新生。并且每个新生入园时间都间隔几天,让老师可以在这几天充分关注这一个新生,帮她度过分离焦虑。班主任老师还在第一周几乎每天电话联系,单独发孩子的照片,告知孩子的状态,跟我一起商量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有了神队友的助力,我的心态平和得多,也坚定得多。如果宝宝入的是公立园,也可以尽量跟老师多沟通,做到心中有数,配合老师在饮食上的调整,尽量避免出现缺水或积食的情况。
5. 跟家人统一认识,统一战线
如果宝宝入园之前是老人帮忙带的,一定要让家里老人明白孩子产生分离焦虑是自然的,告诉老人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等等,安抚好老人。甚或在入园之前就请老人在日常交流时,跟孩子分享入园的乐趣,模拟幼儿园的场景等等。千万不要你在这边哄着孩子上幼儿园,那边老人的口头禅是,“不听话就把你送幼儿园!”
还有一些有趣的绘本,比如《幼儿园的一天》、《汤姆上幼儿园》等,可以在亲子互动时讲给孩子听。
6. 跟孩子一起制定惯例表,让早上和晚上的时间有依可循。
孩子需要时间慢慢适应,而他/她在有规律的时间作息下更有安全感。在我们家,每当到时间洗漱时,我只需要提醒一下:“我们惯例表上第一条是什么啊?“小羊就会屁颠屁颠地跑到贴在墙上的惯例表前仔细看,然后跑回来兴奋地说:“找故事书。”接着,或自己或拉我一起去找睡前绘本。当然,避免我们国庆假期玩2周,把刚培养起来的入园习惯丢掉的状况,是必须滴,简直是反面素材啊。尤其是玩得越high,反弹越大。而我们这次国庆欧洲之行真得玩得很high~
最后,借用小羊妞儿班主任最常说也最治愈的一句话:“慢慢来”。让自己放松,让孩子适应,陪他/她一起慢慢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