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定义
“哲学”,直到十九世纪仍然是一个纯西方的概念。
大约在公元前六百年左右,古希腊人开始思考世界的本源和本质的问题,这开创了西方哲学的历史:尝试以理性的思考和现实的观察代替神话传说来解释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因此,哲学的重点在于“理性的思考”,即对智慧的热爱。
古希腊“哲学”一词是"φιλοσοφία",意思是“爱智慧”。
传入罗马时代后,拉丁语译成“philosophia”,其中 “philo"是“爱”,"sophia"是“智慧”,仍然是“爱智慧”之意。
英文译做“philosophy”,几乎原样照搬了拉丁语。现在知道为什么那本书给孩子写的哲学书叫《苏菲的世界》了吧,女主角Sophy的名字不是随便起的。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哲学家西周用汉字中代表“聪明、思辩、智慧”的“哲”字与代表“学问”的“学”拼成“哲学”一词,作为英文“philosophy”的日文翻译。这个词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日本传入中国。
哲学最初尝试解释宇宙及自然是什么,是由什么构成的,既而解释人类在宇宙和自然中的地位,研究人类的行为,探讨人类知识的定义和获取途径。对宇宙和自然的研究分化成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对人类的研究演变成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
古希腊哲学的四个阶段
公认的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是泰勒斯(BC624-554或548),米利都学派创始人,他第一个直接提出哲学问题,并没有以神话来解答。公元529年,东罗马查士丁尼大帝下令关闭雅典所有学园。这之间一千余年环地中海区域产生的哲学思想,被视为古希腊哲学。
梯利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一书中,把古希腊哲学又细分为四个阶段:
前智者时期(自公元前六世纪到前五世纪左右)
这个时期的哲人们青睐自然哲学,试图解释“自然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也就是“存在”的问题。像中国的古人相信金木水火土“五行”生成万物一样,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也相信自然中的万物(甚至包括灵魂、心智)都是由某种或某几种基本元素构成。他们或者将基本元素归于水、火、气这些具体的物质,或者归于数、无限、原子之类的抽象概念。
智者时期(公元前五世纪)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自然是什么”“存在是什么“这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仍然没有得到一个令人满意和信服的答案。于是哲人们开始怀疑人类的思想根本不能解决“自然”的问题,便把精力转向研究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类的行为以及知识是什么的问题上。
重建时期 (BC430 - BC320)
苏格拉底横空出世,在他的徒子柏拉图、徒孙亚里士多德的努力下,建立了整套的哲学体系,包括形而上学、物理、逻辑、伦理、政治。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西方世界的重要性跟中国的孔子、老子相仿,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根基。
后亚里士多德时期 (BC320 - AD529)
亚里士多德死后,西方哲学的关注点落入伦理与神学。关注伦理学的哲人分成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前者认为人类的至善是过有德性的生活,而后者认为人类的至善是获得幸福;关注神学的把柏拉图与宗教结合生出新柏拉图主义,认为世界是从万能的上帝那里流溢出来的,上帝既是万物的根源又是万物的归宿。
那些基本的哲学问题
生于现代社会接受自然科学教育长大的人,如果再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宗教的影响,几乎铁定成为一个顽固理性的唯物主义者。
宇宙起始于大爆炸;
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球;
四季变换、风霜雷电不过是地球和大气运动的结果;
世上万物,有生命的也好无生命的也罢,都逃过那百多种化学元素的排列组合;
生物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而成物种的多样,人类也只是进化的一部分;
…………
在宇宙自然的领域里,没有什么是科学解释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时间还没到,科学家们还在努力中。曾经困惑哲学家几千年的问题,再也不会困惑我们。科学逻辑清晰、有条有理地把物质的世界明明白白地解释给我们,一点儿都不”哲学“。
可是当我们思考人类的问题,科学似乎就没有多大用武之力了。如果说有什么领域是现代社会并不比古代社会有本质进步的,大概就是伦理和政治:伦理讨论个体的善恶,政治研究群体的善恶。
几千年来,善恶的标准虽然有了重大变迁,但离真相仍然遥远。甚至,在这个领域上是否存在真相也未可知。一个核心的问题:普世价值存在吗?如果存在,那么它是天然的客观存在,只等人类去发现,还是后天的主观意识,靠人类文明共同慢慢构建?
事实上,我们所学习的历史和我们所经历的社会隐约地告诉我们,似乎确有什么是普世的,也确有什么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如果真的思考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在《公正》课开篇的那个升级版”电车困境“,大部分人却解释不清自己所做的选择的根由。
一个个体的善恶标准是什么?
一个集体的善恶标准是什么?
一个社会的善恶标准是什么?
一个国家的善恶标准是什么?
一个文明的善恶标准是什么?
这些善恶的标准会是一致的吗?
《美丽新世界》构建了一个通过发达的科技彻底打破常规善恶标准的社会,一个颠覆现代人善恶观的社会。那个社会以“快乐”和“幸福”为至善,整个社会和谐、有序、无忧无虑,但读起来却让人背后冒凉气,为什么?
“哲学”听起来很装逼,但其实它潜伏于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止中。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一书美国版序言中说出了他写作的目的,也是他致力于普及哲学大众化教育的目的:
“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历史上哲人所处的社会影响了哲人们的思考,哲人们的思考又影响了历史走向。而每个普通人便是社会历史洪流所裹挟的鱼虾,了解一点儿哲学,并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起码可以帮助自己知道裹挟自己的是哪一股洪峰,我们从流漂荡又是哪一条河流。
【注】:
《公正》课的升级版“电车困境”:一辆火车刹车失灵,火车正常运行前方轨道上有五名工人,而岔道上有一名工人。1) 如果你是火车司机,为了避免撞死五个人,你是否会转动方向盘拐上岔道撞死那一个人?2) 如果你是桥上的路人,身边正好站着一个大胖子,把胖子推下去,他就正好落在轨道上挡住撞向五个人的火车,你推不推?3) 如果你不用推胖子,而只需要转动手下的一个轮盘,胖子就要自己掉下去,你转不转?
再升级版:你是一名医生,有五个病人分别如果换心、肝、肺……否认就会死掉,这时来了一个健康的人做身体检查,你会不会把健康的人的心肝肺挖出来救活那五个病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