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九点半|一种分享体,01篇
一句话|
一切自己负责。指责他人也无济于事。只有带着“说服自己的关键是在于自己”的觉悟,才可能不依存于他人,用自己的双脚走下去。(选自《100个基本》)
读书郎|
《鸦片战争》
天天向上|《必然》(01)
无论你使用一样工具的时间有多长,无尽的升级都会把你变成一个菜鸟——也就是说,你会变成笨手笨脚的新用户。在这个“形成”的年代里,所有人都会成为菜鸟。更糟糕的是,我们永远都会是菜鸟,并永远因此保持虚心。这意味着重复。在未来,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全力避免掉队的菜鸟,永无休止,无一例外。永远是菜鸟是所有人的新设定,这与你的年龄,与你的经验,都没有关系。
新事物源源不断地被我们发明出来,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欲望,新的向往,新的需求,也在我们的思绪里挖出了难以填满的新的沟壑。有人感到愤怒,不满我们所造之物如此摆布。他们把这种没有穷尽的升级和变化看作是一种堕落,认为这是对人类高贵尊严的践踏,也是我们不愉快的根源。但我们与动物祖先的区别,在于我们不仅满足于生存,还要疯忙着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欲望。正是这种不满足触发我们创造,推动我们成长。
不在心中制造待以填补的缺憾,我们就无法拓展自己,更无法拓展我们的社会。我们正在拓宽我们的边界,也在拓展存放自我身份的容器。这过程会痛苦不堪,其中定然会有泪水和伤痛。
没有不适的世界会停滞不前;某些方面过于公平的世界,也会在其他方面上不公平得可怕。乌托邦中没有问题可烦恼,但乌托邦特因此没有机遇存在。
不过,反乌托邦和乌托邦都不是我们的归宿;我们的归宿会是“进托邦”。更准确地说,我们已经到达了进托邦。它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变化的状态,是一种进程。
食物社区|民以食为天
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角落里,都似乎隐藏着一个身份焦虑的自己。没关系,试着和家人一起好好吃顿饭,美与阳光由此散发开来。
与学术无关|水哥水论
我们要破除一切“受害者”的思维——我们每个人都有“战逃反应”,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本能,就比如你在森林公园里走着走着,突然从林子里跑出来一只“野兽”,你会本能地自我防御状,伴随着一声尖叫,然后可能掉头就跑...你或许说,除了这样,还能做什么呢?!是的,“除了这样,还能做什么呢?”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地认为“我看的很清楚”,“我想的也很清楚”,但“除了这样,还能做什么呢?”“战逃反应”不仅将我们的思维禁锢在一个围墙里,而且还常常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你看,是因为你们这样糟糕,我和事情才做的如此糟糕?真的是这样的吗?不,这背后的逻辑恰恰是安全感的缺失,或者是体认感的缺失。
恰好看到移动端上传播着傅盛写的一篇有关“受害者”的文章,其中的很多文字,个人觉得甚妙。其中,有两段文字是这样子的:
“安全感的本质,不是你真的安全,而是你不害怕危险,敢于面对困难。记得有人问过我“上市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说,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内心的所谓安全感,面对这个世界时,内心的想法没有了那么多限制。
每个人心里都在追逐安全感。这很正常。但很多人成为了安全感的奴隶。什么是安全感的奴隶?就是害怕改变,保持现状,听他人的。追求安全感是人的本能,但安全感的获得必须通过内心真正的强大。安全感是给予,不是索取。恐惧越多,索取越多,不安全感反而递增。
正是因为很多人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生活中也有很多困难,我们很多人才不自觉的变成一种受害者,这就叫‘受害者心理’。这种恐惧和不安全感,滋养了一种受害者心态。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会觉得世界不公平,充满了各种问题。”
是啊,想一想,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正是有个所谓的“受害者天堂”,让我们不由自主的聚集在一起,或窃窃私语,或高谈阔论,但却诸事无解。
“一切问题都不管我的事,不是我的错。”这常常是“受害者们”的语言和思维,而这种语言和思维的背后,其实就是恐惧和没有勇气的体现,即没有担当。
【当你是一个火鸡的时候,别人不会认为你比他大。这时候,你可以反思一下,我真的做的足够好吗?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你做的只是好一点,别人是不认的。你必须做成一只鸵鸟,比那鸡大得多的鸵鸟,到那个时候,所有人才会说你好。如果你觉得世界不公平,可能本质上还是你不够强大,你还没有做得足够好。】这是柳传志曾写给杨元庆的那封信的一部分意思,意味深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