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109693/699f350cddc685ff.jpeg)
由于宝宝恋物情结的存在,所以对许多父母来说,要抽掉宝宝的奶嘴、旧毛毯、枕头,可以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父母不要对宝宝恋物感到奇怪,宝宝眷恋与他朝夕相处的物品属于正常现象,千万不要让宝宝觉得自己的举止是不对的,在宝宝逐渐走向独立的时候,这些物品是提供安全感的拐杖
![](https://img.haomeiwen.com/i8109693/7da2cd968aa17bd5.jpeg)
宝宝日益长大的时候,其兴趣和爱好一直不断地被新接触到的事物吸引,但有时也会钟爱一个小物件,这就是恋物情结在起作用
1.许多宝宝都有类似的物品,对某一物件形成依赖,它们仅次于妈妈,已经成为宝宝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宝宝睡觉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跟父母外出的时候,这些物品总是被如影随形地带在身边
2.对物体的依恋,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一种长期的依赖行为,宝宝在出生后六个月到三岁之间,都有可能会产生这种情绪
![](https://img.haomeiwen.com/i8109693/4718a74fd0d0b016.jpeg)
宝宝出现恋物的情况是对依恋对象的暂时取代,同时也是为了追求安全感
1.有的宝宝会在妈妈离开时用一些妈妈的物品来替代妈妈,从而获得同妈妈在一起的感觉,如宝宝刚开始独自睡觉时会非常不习惯,所以可能会拿妈妈的睡衣作为慰藉物,这种替代性行为是暂时的,当宝宝习惯新的生活模式后,恋物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2.简单地说宝宝恋物就是一种成长过渡期的依恋行为,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间所产生的行为,一般在宝宝6个月至3岁之间出现,宝宝之所以会迷恋这些物品,是因为它们是宝宝心理安全感的依靠,尤其是在夜晚宝宝想睡又害怕时,不安全感就会大大增加,此时宝宝就会想寻找依赖
3.宝宝天生就喜欢柔软的、舒适的物品,因而常常会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对柔软的物品具有好感,从而表现出“恋物”的行为,其实这种行为不仅不是“恋物癖”,甚至连恋物都称不上,它只是一种本能的表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8109693/a7aad06cad6ab942.jpeg)
一般来说,让宝宝产生依赖的东西,都是他所熟悉的物件,奶瓶、柔软的玩具等,越是亲近的东西,越是让宝宝爱不释手,也越容易建立起强烈的依赖情绪
1.妈妈的乳房、奶瓶
这些是宝宝的“饭碗”,在宝宝出生的最初一年里,一直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他/她。吃是宝宝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所以,宝宝很容易对与吃相关的物品格外关注,也格外有感情
2.玩具、自己的手指
宝宝喜欢通过只可以被自己完全掌控的东西,来寻求心理上的慰藉,不喜欢手落空的感觉,可以拿在手里的玩具、自己的手指,都成了最佳的选择
3.柔软物品
宝宝用过的毛毯、枕巾、杯子等,都可能成为他/她恋物的对象,这些东西上,有宝宝特有的味道,能让他/她安心,感觉到温暖,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依赖物品
4.父母的怀抱和身体
许多宝宝都对父母的身体恋恋不舍,渴望随时被抱着,喜欢与父母密切相处,受不得分离,这也是一种依赖
![](https://img.haomeiwen.com/i8109693/4c360a02fad20cb6.jpeg)
既然宝宝的“恋物瘾”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预防或逐步戒除幼儿的“恋物瘾”,也要从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入手,争取为宝宝创造一个安全、开放的家庭环境
1.平时多拥抱宝宝,多抚触宝宝的背部和头顶,以解其“皮肤饥饿”
2.多给宝宝安全感,给他营造充满温暖和爱心的家庭环境,让宝宝无需寄情于物体,也可以获得安全感
3.很多宝宝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恋物瘾”的,如果父母在宝宝独睡前陪伴宝宝,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开亮一盏小灯,等宝宝睡着再离开,就比较容易使其对
襁褓包被之类物体“脱瘾”
4.不要吝啬于用语言和行动向宝宝表达自己的爱,多给宝宝拥抱和关怀,让宝宝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有许多人的关爱,对环境有安全感、对父母有信赖感的宝宝,自然不会再通过玩具等物件来寄托自己的情怀
5.宝宝一般会对小包被、小抱枕、绒布熊、用惯的浴巾之类“上瘾”,所以妈妈在选购这些幼儿用品时,就要有意识地备下几个“迁移载体”,让宝宝无法对其中的某样东西“专情”
参考书籍
1.王琪主编,0-3岁育儿细节同步指南,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3.02.
2.鲍亚范,戴淑凤主编,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精编育儿200问,华夏出版社,2013.01.
3.雪峰著,婴幼儿养育百科,珠海出版社,2009.10.
4.李红萍主编,关爱从心开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01.
5.里奇编著,爱孩子,就要懂点心理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07.
6.中国儿童早期教育专家组编著,0-1岁宝宝早教一日一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