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很大,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我们希望未来孩子变成什么样子?是让他们长大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么?
那么好工作有两种,一种是已经有的社会分工体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另一种是能够暂时还不确定社会分工体系是什么,但是肯定能够接入这个体系,因为这个人靠谱,人格魅力强,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前一种我们讲的是专业教育,就像大学选专业,就是盯着社会发展的分工需求去的。
后一种我们讲的是通识教育,让你理解自己,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包括物理世界的客观规则——物理和数学,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经济学和心理学。
然后在学会复杂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比如国外从小学就开始训练孩子们如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文式研究能力。
这是大学教育的目的讨论,那么大学以前呢?
大学以前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上大学了咯!
再在在以前呢,所有的教育加起来,甚至大学毕业后也算上呢?这就需要比较大的视角了,这和我们的人生意义是什么一样宏大。
我们可以把人生的意义,世俗的成就,每个人内心的自恰合起来,那就是幸福感、成就感和存在感三样。
那么,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进入社会以后,可以有存在感,有成就感,还有幸福感。
这三者很难,但是也很简单,因为太宏大,反而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存在感,成就感和各自的幸福。
存在感是这个人对这个社会有价值,他能嵌入社会大分工体系,能够收到这个社会的反馈,从而有获得存在感。
存在感,表面上看是能否找到一个好工作,一个有反馈的好工作,但是本质上是被需要,被这个社会所需要。
不管是去海上孤岛守灯塔,还是在身在高处当一国总统。
不过,反馈也是分强度的,而每个人对于反馈的需求也是不同,有些人具有使命感,能在海上灯塔守一辈子,而有些人则需要大量即使的反馈,而且还需要这个社会主流人群的反馈才能感受到存在感。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回到主观的世界里来,来真正的认清自己对于反馈的需求点在哪里。
这就是成就感,当我们认可这种被需要,认可这存在感背后的价值,我们就能收获成就感。
如果说存在感是客观世界,你是否嵌入了社会分工体系,那么成就感就是在这个分工体系里,你是否感到快乐,感到骄傲,感受到使命的召唤。
成就感,源于自我的正确认识,也是源于对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这个角色,对于整个社会体系来说,真正价值的正确认知。
只有认识了这两点,才能感到骄傲,因为我知道我付出了一份力,而且起到了效果,也得到了我想要的认可,特别是那个我认可的人的认可。
最后一个幸福感,是脱离存在感和成就感之外,真正涉及人生意义的目的。
它无法单独拿出来说,单独拿出来说,有很多套理论来解释它,比如它和是否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有关系哈,它还和上面讲到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有关系哈,它还和比较有关系,和情绪管理有关系,也和是否从事自己热爱的事情有关系。
所以它是一个综合的目的,它更多是一种能力,一种让自己寻找幸福,并获得幸福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真正认清这个世界的真相,并依然选择爱自己,爱生活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