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到了郑州好想你的生产基地。里面有百年高龄的枣树,除此之外,一片片长方形的菜地,吸引了我的目光。
每一块大概有三分,中心竖着一个牌子——一根木棍,上面用钉子订着一个木板。木板上,写着人名,跟地块的号。
问询了周围的工作人员,得知,这是住在城市中心的人们租的地。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他们会带着孩子,来这里体验劳动的快乐。
“要是我老了也想有一块地,种点菜什么的,多好!”我情不自禁地羡慕起来这样的生活。
“我不羡慕,起码现在不羡慕。我这么努力,就是为了逃离农村,不想再体验跟农村类似的劳动。”一起同行的老张说。
老张今年30岁,在郑州郊区有一套80平米的房子,有一辆9万左右的代步车,已婚,孩子今年9月份出生。他现在在一家公司做行政工作,月薪7K。
我们都叫他老张,是因为他有一张比真实年龄沧桑的脸,头顶少了许多头发。
老张很少谈起自己的往事。“其实,我也想过记录下来,现在很多东西已经模糊不清,可是我文笔不好,记忆力又差。”
“所以,才会有作者出现啊,比如我。”我瞬间觉得,写作很有意义。
于是,约了一个时间,听老张讲述了他的故事。
为什么想逃离农村?
不想干农活,特别是卖菜。不想忍受邻里乡亲的白眼。不想过那样艰苦的生活。
1.
老张的家乡,位于豫北一个县城边上的村子,距离县城有三十里。九岁,他的艰苦生活就开始了。
那一年,父母跟爷爷奶奶分家。由于父亲很朴实,用农村人的说法就是,怂。家里只分得了一辆大梁自行车,3间破瓦房。父亲的弟弟跟哥哥,分到了好几种家具,还有带厨房的房子。
老张的脸上有些许抽搐,像是不想回忆起那些时光。“我记忆力很差,但深刻记得,那时候,我们家在整个村里,是最差的一家。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只有在春节时,才可以吃到肉。不会超过2斤的肉。全家六口人。”
老张的母亲是一个不服输的女人,她在嫁人之前,已经过够了艰难的生活环境。怎么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老张的父母,只有一个选择——拼命赚钱。
在20世纪90年代,农村人赚钱的方式只能靠土地。在他们眼里,土地里充满了金子,但这金子是需要人付出血汗,才可以出现。
“家里有8亩地。父亲去县城一家工厂上班,母亲种着家里的田地。除了种小麦和玉米这类口粮,母亲将剩余接近一半的土地,都种上了菜。从此,种菜,择菜,卖菜,成了我的噩梦。”老张用右手摸了自己稀少的头发,仿佛那头发是因为菜,而慢慢掉落的。
种菜很苦吗?
不能说苦,是非常苦。我的眼里没有四季,是因为四季,我们家都在跟菜打交道。
大冷天,白菜,萝卜,芹菜,大葱,菠菜等。从地里拉回来,放到菜窖里,以防冻坏。次日凌晨一点,起来择菜,一切准备好,骑着三轮车去批发市场。是脚蹬的三轮车。
卖菜需要起那么早吗?
对啊!我说的凌晨一点,其实有点晚了。考虑到择菜,几乎都是半夜十二点起床准备。批发市场嘛,都要去的很早。去晚了,就没有买家了。
大热天,香菜,油麦菜,番茄,玉米等。番茄的栽种很麻烦,要先培育苗,再栽,长大后,每一株都要打起木架子,还要掐芽(就是掐去不好的枝条)。
夏天,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卖玉米棒。
玉米棒,在六月到八月,三个月的时间,一直持续售卖。从地里,将玉米棒子掰回来,然后将玉米须去掉,检查有无虫子,按照大小个分好,然后下锅煮。大概煮四十分钟。那时候,是烧的柴火。
煮好了,用一个塑料布盖上,装在一个箱子里,用绳子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到临近一个稍微繁华一点的街上去卖。
“你知道吗?天很热,就像现在的季节。蹬着自行车,本身已经很热。感觉要爆炸。屁股后面还载着一个火炉,玉米散发出来的蒸汽,将后背都熏红了。身体上的苦,可以忍受。除了这些,还要时刻注意城管,还要跟本地卖家低三下四,以求一席之地。”
老张告诉我,如果当天卖不完,晚上回去玉米就放坏了,所以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真的是各种惆怅,身体跟精神,双重煎熬。”
我明白了,老张从来不吃玉米棒的原因。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年?
卖菜,持续了有十年。卖玉米棒,后来挣了一点钱,买了个电动车,还有电动三轮车,好了一点点。那些该遭受的,依旧要受着。
2.
为什么会遭受乡亲们的白眼?
因为没钱嘛!农村人,很简单,想法也很简单。你强,他们就巴结你。你弱,他们就欺负你。
“我记得,那时候邻居家的孩子,在我家门口玩那种小青蛙。你上发条,青蛙就一蹦一蹦。我和妹妹很想玩。一起的还有一个婶婶家的孩子。那孩子的家人,把青蛙给了人家,不让我俩碰。”
从那时候起,老张就有了很强的自尊心。他明白,别人是看不起他们,看不起他家。
生活条件怎么样?
就一个字,难。
吃的,是地里种的菜。只有春节,才可以吃到一点肉。父母好几年都没有买过新衣服。住的,永远只有那三间破瓦房。交通工具,跑的快的,是那辆大梁自行车。
我看着老张的大肚子,此刻,他把桌子上的几块红烧肉夹起来,放到碗里。老张爱吃肉,这大家都知道。老张现在吃成了一个大胖子。他却不认为自己胖,用他的话说,要将前二十年没有吃到的肉都弥补回来。
3.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逃离农村的想法?
种菜的时候。现在脾气很暴躁,跟那时候日复一日的农活有关。发现了上学可以少干一点农活,就好好上学。读了一些书,知道了城里有大学,大学毕业后,可以留在城市。
“小学的成绩很好,几乎每次都是第一。初中是前几名,高中就不行了。以为自己是佼佼者,到了那些城里人的孩子面前,自己的成绩,长相,穿着,一无是处。”
老张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学习,经历了两次高考,勉强上了一所好一点的大专。
觉得经历是好是坏?
两面性吧。
如果不是因为日子苦,就不会一直上学,来到城里工作。反而,像如今的农村青年一样,20岁娶媳妇,打工,盖房子,再给儿子娶媳妇,无限循环。
自己的命运如此,没很么可抱怨的。上大学,家里没有懂得报志愿跟专业。稀里糊涂地上了一所凑合但又像是无用的大学,选了一个没有技术含量也不喜欢的专业。
“你看那些做IT的,还有做技术的,搞研发的,工资起薪都是6K,我没有技术,只能做一些行政工作,干了快六年,工资只有7K。”老张言语中,透露出当初所选专业的后悔。
4.
也许,有人说,老张还是不够努力,否则,不可能现在仍然拿着低工资。没有专业技能,可以去做销售嘛!
老张性格有点暴躁,且不爱跟陌生人讲话,他告诉我,从未想过从事这个行业。“跟陌生人推销东西,这比杀了我还要难受。”
在工作上,老张虽从事的文职工作,但从不迟到早退,跟同事关系也很好,很得领导的信任。工资不高,但每次调薪,领导都会给他涨一些。老张很热爱他的这份工作,他觉得只要踏实肯干,在一份文职工作中,终会有所成就。
在生活上,老张对妻子,家里的老人,都很好。下班主动做家务,不抽烟不酗酒。勤俭节约,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一分不花。也正是因为老张的勤恳态度,才在房价大涨之前,购置了一套房屋。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起点都不一样。有一些人,一出生,就不用为生计发愁,也不用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发愁。有人为他们铺好了一条黄金大道,他们只需要走上去,边走边捡起路上的金子,就好。
而有一些人,降落在这个世上,就承载着父母未完成的期许,父母只是给了他们生命。其余的一切,要靠自己去奋斗。没有路,自己走。走错了,走弯路了,都要自己扛着。没有人帮他们,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过上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老张真的很努力了,他完成了自己儿时的梦想——逃离农村。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像老张一样的人。有人在中途放弃重蹈着父母种田的生活,有人靠着自己努力在城市安营扎寨,也有人抱怨命运不公自怨自艾沦为乞丐骗子。
不能说农村太糟,也不能说城市太好。我们用尽一生,都只是为了实现曾经的梦想。向着最初的梦想,努力,奋斗。
愿你终有所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