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中大街上 那些老树筛影般的乡情记忆

中大街上 那些老树筛影般的乡情记忆

作者: 水仙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22:41 被阅读250次

    17年国庆,哥哥从深圳自驾回洛阳,路过故乡汝州时,特意拐到正整修的中大街上,拍了很多照片发在微信家群里。

    我问他找没找到,当年父亲办公的那个院子,他说都在拆建,门头依稀还在,里面施工进不去。

    在老汝州历史上,曾繁华无比的中大街,保留许多明清建筑,从西往东主要有二苏祠、汝阳书院、城隍庙、文庙、二程祠、州治、钟楼、张公巷等。

    这条十里长街,拥有汝窑遗址等50多处国保或省保文物,还有入选首批河南古代暨近代民居保护名录的张绍文故居(发现并命名国宝“鹳鱼石斧彩陶缸”的书画篆刻家)、作家林蓝故居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作者周立波夫人)

    一街两巷,至今仍有3000多家店铺经营,6万多居民生活。

    上世纪70年代末,汝州市还叫临汝县,父亲任职的县委知青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就在中大街中段路北一家宅院内。

    那时我还没上学,跟着下放教书的母亲,住在老家薄姬庙村。

    一放暑假秋假,母亲就会带上我,出村向东,骑车经北汝河,进城看望父亲。

    父亲办公的地方,进门是一个狭长过道,两边有东西厢房。

    往里走,是一排有木扶手、木楼梯的廊道和楼台,大人们就在楼上办公。

    后面还有好几进院子,越往里越幽深,最里面是个带月亮门的后花园。

    父亲宿舍在西厢房最南边,屋门下垒着几梯青石台,走上去,进屋靠南山墙,放着一张大床,墙壁上有一个类似佛龛的储物间,午休时,我常钻出蚊帐,躲在那里睡觉,和家人玩捉迷藏。

    花园内满园树荫,草地上摆放着几口大瓦缸,里面贮满了雨水。

    我爱和院里父亲同事家的孩子们,扒着大缸捞鱼虫,后来读到《司马光砸缸》,就想起当年在水缸边玩耍的情形。

    出知青办往东走不远,有一家中药铺,既卖药,也收购药材。之所以记得清晰,是因我从后园灌木丛和树干上,捡到过很多蝉蜕,觉得好玩拿回屋里,母亲把它们收集起来,让我用搪瓷碗端到那药铺里卖钱。

    父亲宿舍桌子上,放着个天青色汝瓷瓶,瓶里是父亲积攒的钢镚儿。

    我总是睡不安稳夏天的午觉,因为大街上,会准时传来悠长慵倦的吆喝声,在热风中飘荡着诱惑:冰-棍-儿,冰-棍-儿。

    于是趁母亲熟睡,我偷偷从蚊帐里遛出来,轻手轻脚从汝瓷碗里,摸出个五分钱硬币,攥在手心,来到大街边,坐在房檐下,等着卖冰棍的婆婆,缓缓走近。

    她的头上,搭着一领毛巾,双手推一辆竹木推车,车上放着个小箱子,箱子上也盖着毛巾。

    婆婆接过钱,在我的眼巴巴里,掀开箱盖,从冒着淡淡白烟、码得整整齐齐的冰棍堆里,取出一根,剥掉包装纸,递给我。

    坐在透风凉快的廊道下木台上,听着雕花窗棂里透过来的蝉鸣,我美滋滋吮吸着凉爽和甜蜜。

    周末晚上,父亲不忙时,还会带我们,往东关钟楼旁,那家剧院看戏。最常看的是杨家将的戏,父亲讲,宋代金兵入侵中原,这里是边关战场。

    汝州是曲剧发源地,我老家邻村,就有草台班子,逢年过节踩高跷、划旱船、吹唢呐拉胡琴唱大戏,好不热闹。所以我自幼喜欢听戏,这爱好至今,越发痴迷。

    我不喜欢的事情,是被母亲带着,到东边路南的公共浴池洗澡。

    很多陌生的裸体,挤在热气腾腾的大澡堂子里,那混合着人体气息、硫磺香皂、汗蒸汽的热浪,令我感到窒息。然而如今想起,却如雾朦胧般的温暖。记忆,真是一种奇怪又奇妙的存在。

    理发也让我恐惧。记得出知青办往西,有一家小理发店,我从坐上那黑色冰凉的理发椅,就开始掉泪,一直到理完发,又哭着不愿照镜子看自己。

    理发师穿着一件医生那样的白大褂,左胸处口袋里插着理发剪、梳子,左手抻着一条绑在椅背上的宽皮带,那皮带乌油肮脏,看不出本色,他的右手拿着一柄细长的剃须刀,啪啪啪在皮带上响亮地打磨,准备给后面的男顾客刮脸。房中间火炉上噗噗作响的烧水壶,好像在大声嘲笑我的胆怯。

    回忆中最无忧无虑的快乐场景,是在院中廊道下,和小伙伴们一起唱童谣。

    时隔40年,玩伴相貌、名字我都忘得差不多了,却记着那个和我年龄相仿的郭汝玲,因为她被我们,唱进了那首颇具时代色彩的童谣里:

    郭汝玲,快快长,

    长大跟着共产党,

    穿皮鞋,披大氅,

    开着火车呜呜响。

    当年的郭汝玲,即使如今相见,恐彼此也难相认,因为我们都已不是童年模样,但她应是幸福的,就像歌谣中所唱的那样。

    那时,刚建成不久的焦枝铁路,穿故乡山川而过。火车司机是最令人羡慕的职业,冒着蒸汽白烟、呼啸来去的巨龙,承载着多少人向往远方的梦。

    读高中的春天,我常在课余时间,和同学结伴去汝河大堤游玩,汝水清澈见底,河滩里到处可以捡拾,精美的汝石梅花玉,若你运气够好,走到汝河南岸,未曾被保护的宋代汝窑遗址处,还能挖到天青或豆绿的汝瓷碎片。

    我家住在城北,每天骑车到城南汝州一高,需沿着古老弯曲的街道,穿中大街而过。

    下晚自习时,月光照在青石铺就的巷道上,自行车轮起伏颠簸的声响,如同马蹄、如同鼓点。

    雨天,我和同桌撑着伞沿小巷行走,心里想起戴望舒的诗句,却感觉小巷幽长而不寂寥,因为我的身边,就是温婉芬芳如丁香般的姑娘。

    清早,骑车从小巷急急忙忙赶去学校早读,天色尚朦胧,走到中大街交叉口,不小心前车轮撞到光着膀子蹲在饭馆门前剥葱的店家脊梁上,他挺起虎背熊腰,转过脸,却善意温和地安慰惊慌失措的我:“没事没事,赶紧上学去吧,慢点骑车。”

    转眼离开故乡30年了。

    记忆会令尘封灰暗的往昔,重新变得熠熠生辉。而至今仍有3000多家店铺经营,6万多居民生活的中大街,却难抵风雨变迁的侵袭,旧城垂垂已老,越发显出破败的沧桑。

    还好,在百万父老民众的愿景里,它终于启动了,历史特色街区提质工程改造。期待整旧如旧的中大街,能留住遥远的记忆和乡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大街上 那些老树筛影般的乡情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xc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