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说的就是工作态度。有积极的态度才会立即付诸行动,有快速的行动才会开花结果,有结果才可能兑现工作绩效。
实际工作中听到较为频繁的两个字是“麻烦”。窃以为“麻烦”是大脑的病毒,看似是外界强加给自己的,追究底层逻辑,“麻烦”更多是自己习惯性的思维路径与不断提高的工作要求不匹配导致自身不适应而产生的自我防御措施,并发出了错误信号——甩锅。
思维路径是可塑的,也就是思维习惯是可以根据我们需要进行锻炼改写的。我们在思维中记忆种下悦纳和立即行动,潜意识就会记住,再做就会参考之前路径,做事情就会感觉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如果人为施加情绪障碍,比如见到事情多、新、不确定等等不入心就立马心烦,或者是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认知局限导致固定思维障碍,就会把精力停留在内耗上,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我一直对自己、本部门同事以及工作上下关联不停地说:“面对一项新的或者步骤比较多的具体工作,先是接纳,快速行动,思考如何做好。万万不可以先定论为麻烦,因为一旦说麻烦就给自己心理暗示——这件事情是不合时宜的,势必影响工作的心情和执行力。新的、不确定的或者步骤繁多的工作开始做起来比较生疏、慢和令人疲惫,甚至感觉不适应和心烦意乱。其实,只需要稳定内核,慢慢适应就会感觉越来越简单,也就可以熟能生巧,轻车熟路了。”
比如集团的三保之“保发货”,它包含了签单、生产、付款、收款、派车、开提单、装货和途中运输等多个工作节点,每个节点由不同的责任人来完成,同时这些节点又相辅相成。对标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每一个行动,是围绕服务客户的“保发货”进行,提高市场和客户满意度,还是从是否符合个人的意愿出发去做工作,这对工作绩效影响差别很大。
客户下达了一车紧急发货单,客户所有手续都完成,我们是否可以30分钟内完成三个部门五个以上节点顺利贯通并开具发货提单?这个紧急计划可能会打乱多个人正在做的工作,我们是否可以做出快速反应急客户之所急,立即行动。还是感觉客户或者工作上下关联要求太苛刻,想一出就一出,一来就是急的,我们凭什么一切围绕他人为中心?就是想放一放,聚一聚再干,给他们立点规矩等等。这一放,少则一个小时,多则两个小时,甚至半天四个小时,也许会更久。最快30分钟与超过240分钟的对比鲜明。影响工作效率的,到底是工作量太多,还是人的工作态度?这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工作实践,个人认为做好“稳精专”重要一步就是要树立积极的、耐心的良好工作态度,这是一个人做好事情的内驱动力。只有内驱动力充足,才能创造更多可能。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