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6日 黄转华
抓住一切机会,创设情境训练口语表达。于老师的随笔中记录了很多他自己平时的教育想法。这里,于老师提供了四个方法。
(一)生活处处是语文
于老师这里提供的方法是“利用生活本身提供的言语交际的机会和素材进行说写训练”比如:给生病老师写一封慰问信;为钱包失主写一封失物招领;为拾金不昧的同学写一篇报道;将身边的助人为乐的事写下来。
看到这些事例,我才深刻明白“生活处处是语文”这句话是真的,如何发现这些可以进行言语交际训练的切入点,完全看老师是否具有一双“慧眼”。
(二)借用“课托”
这里不同于上一个方法,取材于生活中的随机事件,而是教师有意为之。比如,于老师请一位老师在课前跟孩子传话,让孩子们代为转达,以此为契机,制造言语表达训练片段。
(三)开展活动,制造素材
还记得在贡如云教授的讲座中,他提到:“习作要讲究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我对此话深有同感,没有生活的素材何来写作的灵感,没有感性的生活感悟就没有思想的升华体会。只有学生亲身体验过,才能真的有所感悟。平时教师可以相机抓住“游学实践”“学校体操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游园活动”等这样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训练。
于老师的认识苹果活动更让人拍板叫绝,他的一整个活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动手,写海报、出通知、写活动报道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动手、动笔操作。
(四)通信作文
其实,在五年级会有一个“手拉手活动。就是与山区的孩子通信。
于老师提到,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否定了为作文而作文、为升学考试而作文的思想,强调了应用学科的应用性,强调了作文教学的社会效益。其实,我也认同这样的想法,从生活小事入手,及时捕捉生活的触发点,让学生有话可写,常动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