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清)燕山孙樗诗樵所撰《余墨偶谈》 ,随手摘录,博《简书》诸友一笑:

题壁诗
曩於清风店旅壁,见某书一绝云: “片刻欢娱景易穷,清流竟付浊流中。 他时重到迷香洞,应有阿娇认乃翁。” 语虽涉於激,然非此棒喝,安能唤醒沉迷耶?某落魄时亦有句云: “昔年裘马御肥轻,曾向迷香洞裹迎。不信黄金挥尽后,居然尝得闭门羹。”读此则又可破涕为笑矣。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按:此“清流”十有八九是个穷措大文人,既禁不住心头欲火到迷香洞里纵乐一把,还假惺惺自标“清流”,指常流连于花柳巷里男男女女为“浊流”。后两句的意思是:如果数年后再来,此迷香洞里该有个童龀小女孩——那该是本人此番风流的结果——认本人为爹吧,真那样的话那就纠结了。哈哈,这厮想得倒美,卖春女子动辄怀孕,那生意还怎么做下去?天下七十二行,行行有业内秘不外传的机密和诀窍,云雨不歇而无需担心珠胎暗结便是青楼风月场里秘而不宣的秘传之一。
“阿娇”的历史典故是:长公主刘嫖来到宫中,抱着刚刚几岁的刘彻于膝上,问道:“你想娶媳妇吗?”说着便指着左右长御等女官一百多人挨个问,刘彻都说不好。随后长公主又指着自己的女儿阿娇问道:“那娶阿娇好不好?”刘彻笑着说:“如果能娶到阿娇做妻子,应该修建一座金屋让她住。”刘彻后来也真娶了阿娇,继位后,阿娇也就成了陈皇后。此后,“阿娇”就成了幼小女孩的代称。
莺莺饼
山右泽郡市中,有名莺莺饼者,形似荷叶,双折微翘,乾脆耐嚼。传以为当日双文饷张生者,徒负佳名,殊鲜真味。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按:“山右泽郡”即现在的山西泽州;“双文”即元稹《莺莺传》里的莺莺(王实甫据此改编为《西厢记》)。准确说,“双文”乃人物原型,“莺莺”乃剧中人物名称。只不知,现在是否还有这种莺莺饼。
薄荷油
古者妓女送行,含辛为泣,事常有之。不然,终日送行,那有此副急泪也?两粤间多以薄荷油藏帕内揾目,立致潸然。故张修斋别驾《梧州竹枝》有云: “一株树下系行舟,对烛相看双泪流。 侬把鲛绡拭郎面,要知不是薄荷油。” 即此也。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按:瞧瞧风月场里的绝招来了不是?才子书生觑便与温柔乡里呆上几天。欲离,枕畔的这位来送别,挥手之时,珠泪盈眶,看上去很是伤心,实则全然系借道具之后的逼真表演而已。啥手段?预先将少许薄荷油洇到手帕(即古诗词里的“鲛绡”),以之拭目,立致潸然。于是也就有了本则里那首诗的诗意:奴家流泪可是真流呐,不是里面抹进了薄荷油,不信你拿此手帕试试。不过,即便是内藏小把戏,古之人还是彼今时让人热肠厚道点儿,君不见今时电视剧拍摄基地,欲催泪可是需要辣椒水的,否则干嚎滴泪不掉,你看看薄荷油是不是比辣椒水温柔多了?今人的眼泪是不是更加不容易挤出来?
肉名姬妾
《开天遗事》:杨国忠冬月,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谓之“肉障”。又杨国忠冬月设妓围以取暖,号曰“肉屏风”,又名“肉阵”。《醒心集》:杭州别驾杜驯亦有肉屏风。《天宝遗事》:唐申王冬月苦寒,令宫女密围而坐,曰“妓围”。又唐歧王每冬月,于美婢怀中暖手,谓之“肉手炉”。又杨国忠每食,使众妾分执肴馔,名“肉台盘”。《耳新》:严世蕃以美女受吐,方咳嗽,美女以口受,谓之“肉吐壶”。又王天华媚世蕃,织成地衣,令美女三十二人,红素各半,闻掷点应移某位则趋位待,谓之“肉双陆”,则愈出愈奇矣。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按:再补充几个以“肉”打头的词语:肉香炉,谓在头顶燃油灯以奉佛。后为流弊﹐五代时曾予以禁止。 肉鼓吹:谓犯人受到刑讯拷打是所发出的的惨叫声。后蜀酷吏李匡远,性苛急,一日不用刑,则惨然不乐。闻捶楚之声,曰:"此吾一部肉鼓吹。"(见《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梼杌》)。肉腰刀,用肉做的腰刀。形容用软刀子杀人,即用阴谋来陷害别人,最常见就是以女色迷惑对手,如西施入吴,便是插向敌人腹部的一把肉腰刀。等等。此外,当今的“小鲜肉”,“老腊肉” 也颇具时色,只上述诸“肉” 皆与姬妾无关,稍稍不对原文的题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