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情绪黑洞
最近很明显的感觉精力不够,情绪能量很低,包括前几天身体的不适,都是在提醒要调整一下了。下午处理完工作之后,清理微信消息时,刚好看到这方面的文章,关于情绪黑洞:
1)情感表演:
简单来说,就是压抑住自己的情感,表现出另外一种情感。像我们日常所说的「强颜欢笑」「职业假笑」都属于这一类。选择一份工作,最关键的是什么?你不一定要热爱它,但一定不能排斥它。
如果每天你都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同事、上级、客户,在他们面前扮演「另一个自己」,那长期来看,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消耗,会让你在这个怪圈中陷得更深,难以挣脱。
2)不适环境:
内向和外向者有一个很显著的不同:内向者从独处中获得能量,而外向者从社交中获得能量。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外向者,却被要求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独处,不能跟人交流;或者你是一个内向者,却不得不经常跟别人打交道,对你来讲,这些就是「不适环境」,是一种能量的损耗,非常容易导致能量赤字。
同样,如果你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却经常需要经历一些情绪波动起伏很大的事情;或者,你是一个追求成就和挑战的人,被要求去做一些无聊的琐事。这些,同样是一个「不适环境」。
如果你长期处于「不适环境」之中,那么,一定要想办法换个环境,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否则,你的能量账户很容易变成单向通道,只出不进。
3)后台忧虑
最容易造成我们能量支出的是什么呢?就是各种各样塞满了我们思绪的忧虑。一类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另一类是对某个即将面临的艰巨任务的恐惧和畏难。这些念头就像病毒一样,顽强地盘踞在我们的脑海中,不断地打断和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每一次被打断,每一次对它们的咀嚼和思忖,都是一分对能量的耗用。
4)日常琐事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日常琐事也会造成能量的支出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总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认为每一天要做多少事、能做多少事,是有一个限额的。超出了限额,我们就很容易让自己心安理得地躺平、休息,心里想着:这一天没有虚度,我还是做了很多事情的……
但问题在于:做再多的日常琐事,对我们来说有意义吗?没有。
我们80%的生活质量,其实是靠20%的重要的事情决定的;其他那80%的琐事,无非只是维持我们的生活、保持它的「日常面貌」罢了。
但是,许多人很容易有两个毛病,一是短视,二是拖延。出于短视,我们难以看到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的长期意义;而出于拖延,为了不去做更复杂的事情,我们宁可把时间花在日常琐事上,也不愿意去动脑、去投入精力。
这就会导致,看起来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但实际上从长期来讲,对我们并没有太大价值。我们只是白白把最宝贵的能量,都消耗在了这些边角料上。
02 能量账户
如何帮助我们补充能量,或者,避开这些能量黑洞,充实自己的「能量账户」呢?
1.想办法去从生活中发现美好的、值得感受和纪念的事物,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给自己的「能量补给」。
2.更加投入地去观察和思考生活,去感受: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我觉得不够满意的?我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试着去优化它,把它当成一个问题,试着去解决它?
3.建立正向的社交联系,具体来说,可以试试这些方式:
在论坛和群里帮别人解答一个问题,收获对方的感谢和点赞;
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期待它能够切实地帮到别人;
跟朋友分享一个消息或有趣的事物,看能否碰撞出什么火花;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者,其实也可以试着推动自己,让自己「像一个外向的人那样去生活」,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不适环境」 —— 这或许会更充分地激发你的幸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