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陈果老师的《人生与人心》课程,对于认识自己又有了新的理解。
在网络信息的时代,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认识世界,手机一亮,铺天盖地的消息涌来,就看见了整片世界,唯独看不见自己。
陈果老师有个形象的说法:如果你是苹果,就应该尽力让自己甜;但如果你是柠檬,尽力让自己酸才对。应该怎么做,取决于对自己的认识,自己到底是苹果还是柠檬?
自我认知有两个重要的参考系统,一是他人评价,包括社会评价和知己的评价;二是自觉,就是自我评价。
1.他人评价
⑴社会评价
人都是从众的,我们都在从众的张扬自己。社会评价是大众的看法,是在宽度上的评价,具有普遍的参照价值,主要包含以下两种情况。这里的好坏不是指道德品质,而是指大众认为你是否做了个最优的选择或者是否是主流所认同的选择。
![](https://img.haomeiwen.com/i8175996/b7c6764a5a4fbcda.jpg)
相对应的我们有一套自我感知系统,主要是指Right Choice or Wrong Choice,这里对错指的是跟你的心、你的精神是否契合。
根据这两个方面,我们排列组合大致得到了以下四种情况:
![](https://img.haomeiwen.com/i8175996/6c60b51ed809e460.jpg)
①心安理得:这是最幸运的一种情况。心安指的是自己的一颗心得到了满足,自我喜悦,感觉有意思;理得是指大众常理认为好,得到了社会认同,感觉有意义。
②彷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认为你活在了人类巅峰,你自己却觉得活在自我精神世界的低谷,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③迷茫:这种情况下,社会上是不认同的,比方说青春叛逆期的时候,故意去抽烟喝酒谈恋爱,得不到社会的认同;这时候自己也觉得事情做的不对,只不过是在假装很快乐,其实是迷茫的。
④自得其乐:这种情况下,尽管社会上不认同,但是自己喜欢。比方说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所有人都认为他做了个坏的选择,只有自己知道做的是顺应内心的对的选择,乐在其中,坚定走自己的路。
⑵知己的评价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是大多数人的一团印象,只是少数几个人的烙印。
![](https://img.haomeiwen.com/i8175996/29425ce5aedf4530.jpg)
按照这个标准,知己太难得了。记得电影《2046》里有一个镜头:电影的最后一幕,梁朝伟出现在镜头里,一个人孤独地站着,那是一个偏僻的角落,很荒芜,只有一棵孤单的树。梁朝伟在树上挖了一个洞,然后抱着这棵树,嘴对着树洞,说了许多许多话,说了许久许久,说完之后,他拿起一块泥巴堵上了这个树洞。那一刻的梁朝伟看上去特别孤独,特别落寞,特别凄凉。
我们认识那么多人,却又是那么的孤独。如果没有知己,找不到一个可以全心倾诉的人,就找一个树洞吧。
知己因为足够懂你、了解你,所以他的意见在深度上达到了一定的重要性。
2.自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8175996/51b14973230c5899.jpg)
自觉包括自我觉察和自我觉悟两个方面。
⑴自我觉察
这是指对于细节的、片段的、微观的、现象的洞察,包括对自己身体状况微小变化的觉察,以及对于自我精神片段状况的洞察。
⑵自我觉悟
串起这些细节的,组合起这些片段的,透过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的整体的把握。
自觉有一个秘诀,就是做自己人生生活的当局者,又要抽身而出,作为自我的局外人来看当时的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还有一个方法: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别人,是否愿意和自己交朋友?
![](https://img.haomeiwen.com/i8175996/06a90ce865a0b531.jpg)
⑶个人品质
一个人的品质包括四个方面神(品质、人格)、智(智商)、器(能力、才能)、识(知识、眼界)。只有认识自己的神,了解自己的智,清醒自己的器,知道自己的识,才能找到自己的路,并且全心全意的去走脚下的路,就好像群星在脚下灿烂。这是一个非常喜悦的过程。
我们从小受到各种教育,不断的被文明驯化,变得有文化、有风度、有修养,但不要丢失了与生俱来的率性、血性、野性,认识你自己,做一个丰富、有层次的人。
最后分享一句话: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