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1(静心而论1473):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打卡第二天:
摄入性会谈
摄入性会谈是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面对面的谈话,口头信息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主要是为了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健康状况、 工作状况等方面信息的会谈方式。
其基本程序为:
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弄清其中的关系,把问题分清前后、主次,再依次提问,进入摄入性会谈。
2、确定提问方式
依据谈话目的、收集资料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提问的方式
(1)封闭式提问技术:指咨询师提出的问题带有预设的答案,求助者的回答不需要展开,从而使咨询师可以明确某些问题;这种提问技术一般在明确问题时使用,能给出如下回答的询问:是-否、对-不对、有-没有作用是获得特定的信息,用来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用于问题探索阶段,已讨论了大量事实后,利用此技巧来补充、证实一些谈及的资料,节约时间;或当来访者无边际谈其情况,偏离了正题时,用此技巧引导走入正题,这种提问一般不能过多的使用,以免造成相反的效应。
(2)开放式提问技术:指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没有预设的答案,求助者也不能简单的用一两个字或一两句话来回答;一般在收集资料时使用,从而尽可能多的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信息;而是引出一段解释、说明或补充材料的提问,常常用下列语词提问:什么?(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问题?)怎么?(后来又是怎么发展的?)为什么?(为什么你总是难以跟他沟通呢?)除了…还有…?
(还有一种是,半封闭式提问技术:在一定的前提下开放。谈谈那一次…的感受?你能说说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反应?作用是询问某一具体时间的事情,或某一具体事件的过程,及来访者当时的反应、感受,尤其对于情感问题或障碍。)
在实际咨询中中,通常把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3、倾听:
(1)确定了提问方式并提出问题后,要耐心倾听求助者叙述;
(2)倾听中不能随便打断对方谈话,不插入对方谈话内容的评价。(摄入性谈话规定不在交谈中加入咨询师的评论)
(3)聆听过程中,一边倾听,一边思考求助者诉说内容的逻辑性,判断是否合乎情理、并及时把握关键点;
4、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会谈必须是在心理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做好会谈的方向、所涉及的问题及会谈时间;
其常用的方法包括:
①释义法(常用),也称“内容反应”,即征得求助者同意后,把他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使求助者感到很自然,会感到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提得合理。
②中断法,所谓中断就是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硬行迫使他停止会谈,这时可以请他抽支烟,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
③情感反射法:为控制谈话的方向,也可以使用情感的反射作用,即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
④引导法:即由当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 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5、对会谈内容归类:
具体咨询中,除非得到求助的同意,一般情况下不能做详细的笔录、录音和录像;只可以按以下项目做极简单记录: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现实生活状况;婚姻状况;人际关系中的问题;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情绪体验、生活态度以及其他。
6、结束会谈
会谈结束时,要说出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再次重申保密原则:“我可以负责地说,依据我们的道德和相关的法律,今天我们的谈话会绝对保密,请您放心。”
如果会谈还要继续时,应征求求助者的意见:“今天暂时谈到这里,在今天的交谈中,我基本上对您提出的问题有所了解,但是我马上做出最好确切判断,还有一定困难,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无法继续,如果你有意愿的话,我建议咱们下次再谈,你觉得如何啊?”如果是已经做出诊断,而且没有时间讨论矫正方案,“我们就按今天的诊断共同研究一下矫正方案,你觉得如何?”这样做是对诊断结论的告之及意见征求;
但如果发现有其他疾病时应说明,建议再做检查,包括一般检查与精神检查;
一般在摄入性会谈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事项:咨询师态度必须保持中性;提问中避免失误;除了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不能指责和非评判性的阻止和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声音的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最后做结束语:“谢谢您的来访和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希望再联系,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