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个很难做决定的人。
比如一些机会来到的时候,无法取舍,担心机会来了不抓住以后就没有了,好像一个机会真的能改变我的发展轨迹甚至是人生。也许是太渴望改变,以及内心有一种匮乏感。
比如想找别人做什么事,我常常不太好意思让别人“为我”做这事儿,会不会添麻烦、被拒绝……何况往往我想张口的人都是信任的、喜爱的人,避免对方不舒服也避免我被拒绝伤害,迫不得已开口是最好的选择。也许是我内心觉得我不值得,或者不相信别人会看重我。
随着岁月的打磨,随着积年累月的在咨询室和我的咨询师不断工作,我的匮乏感、我不值得和很多关于我的认知与感受都发生了变化。
虽然有时选择仍会犹豫,但我会做下决定,告诉自己可以不做,并相信不做并不会带来一系列恶果。
人就是很奇妙,明明客观现实是一个样子,而自己内心的感知却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我们的内心的模样常常是来自过往的经历,而不是完全取决于现在。
对此,心理咨询和佛教从不同的角度面对着这一切。
心理咨询要探索过往的经历——清晰的看到、理解、感受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是如何理解这些的,这些又如何影响着现在,从而摆脱其影响。
佛教是说你内心的痛苦都来自于我执,学会“空”的智慧——一切无常、因果不虚,学会慈悲——无我利他,就能摆脱痛苦。
不知道在对峙痛苦时(无论是抉择的痛苦,还是其它的),谁更有效,或者说也许在人领悟(开悟)的过程中,它们发挥最大效果是在不同阶段,心理咨询让人先成为自己,佛教(或者宗教)让人再忘记自己,纳入众生。或者,在生命的旺盛期,心理咨询提供着”追求我“的途径,而在生命的中后期,佛教提供着”面对死亡“的智慧。
![](https://img.haomeiwen.com/i3892591/0699df5508ebfbc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