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英语流利说上看到爱因斯坦的一句话~ be a voice not an echo,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要人云亦云。不由得让我想到,每一个人都有想发出自己声音的愿望,只是在不同的场景之下,由于我们的认知与阅历的局限,限制了我们的想象空间,进而阻碍了展现自我的动力。在当时所产生的意识,是主导我们行为的主要因素。
因为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变成听众与看客,每一位观众看到精彩表演,都会忍俊不禁的拍手叫好。在这些观众里,有的是深愔其道的高手,他们能在表演的恰到好处时鼓掌,有的观众,则是在看到自己认为好的时候鼓掌,有的观众,自己不懂,他们会观察周围人的举止,跟着做出一些相似的举止。
从这三种现众的行为中不难看出,第一种是懂得欣赏的高水平观众,第二种是自嗨型观众,第三种则是人云亦云型观众。生活中的这三种人还都是有原型的,其中以第三种人的行为居多。因为这么做的益处颇多,既不会犯大错,也可以在别人面前显得自己并不是什么都不懂。
在勇敢与鲁莽之间,更多的人是不知道什么是勇敢,常会把鲁莽当成是勇敢的表现。真正的勇敢,是那些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并且能虚心接受对自己批评的人。并不是那些听不得别人说半个不字,做事任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样的人才是鲁莽。
勇敢的人做事情让人心生敬畏,鲁莽的人做事情常让人不放心。鲁莽的人脾气秉性常常是放荡不羁,就像是第二种观众,他们认为好的时候就是好的,不管符不合当时的场景,只要是合自己的节拍,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只管拍手称快。
鲁莽也常让人与豪爽联系到一起,看那些文学作品中,李逵与鲁智深、张飞、程咬金这样的人物,常常是做事不讲究分寸,这样的人物还真有许多的粉丝。我想这也只是人们喜爱那样的人物,从内心里对快意恩仇渲泄的认同。
如果在现实中遇到这样性格的人,恐怕还是会对其敬而远之。在今天的和平社会,谁还会愿意像那些人物一样整日的胡吃海喝,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生活。在一些特定的时期,需要有那股子拼劲与闯劲,比如说在创业期间,需要快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发展平台。
为什么人们会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创业之初的艰辛固然很难,要想把创下的一片业绩传承发扬,需要的就不是当时的那种破釜沉舟式的拼劲,而是需要有一个全面的共识。这时的勇敢成分要占的更多,这就需要认识什么是勇敢。
勇敢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评定,光有临危不惧是不够的,还要能在危机时刻迅速做出决策,在行动上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这样的人物也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像汉朝的班超,在当时带领三十六个随从,与西域的大月氏部落联盟,碰到匈奴使者也抵达至此欲与大月氏结盟。
当时的情形是十分的危急,班超能够迅速做出决断,带领随从趁夜杀死匈奴使者,使处于摇摆不定的大月氏坚定了与汉朝的结盟。后来班超多次远涉西域腹地,与其他部落结盟,为汉武帝战胜匈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些能够给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远景规划,并且能按着规划徐徐渐近的人,是不会人云亦云,他们会在合适的场合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也常常会掷地有声,让听到的人能有震耳发聩之感,亦或有醍醐灌顶之感。
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随着认知的不断变化,心中的偶像也会有变化,原来的那些勇猛壮举,会被新时期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取代。如果一个人从小的偶像是什么样,教十年后依然如此,不能说他痴心不改,而是他已经活在了过去,缺乏一种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
勇敢与鲁莽的行为什么时候都有,需要我们认清那一种行为是勇敢,那一种行为是鲁莽。勇敢的行为常常是出于对鲁莽行为的修正,鲁莽多出于对事情的欠缺考虑,勇敢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种担当。
每一个人身上都具有这两种行为的本质,就是这种本质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埋没,成为了旁观的叫好者,人云亦云的去随大流。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堂堂三尺男儿,有能力去做一个挺立船头的弄潮儿。
长期的安逸让一个人丧失了发言的勇气,静静的成为江河中一粒沙,风中的一粒尘,即使偶有在狂风与巨浪中起舞,也只是转瞬即逝。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要人云亦云地随从跟风,任有百转千回的挫折,也有永动的热情鼓舞着努力前行的动力。
你就是你,天地之中的唯一,不是在激情之中燃烧焕发青春,就是在平庸之中沉沦。勇敢的做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用鲁莽与冲动去放肆挥霍黄金一般的青春时光,努力吧朋友,发出自己的声音,迎接新时代的来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