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李砍柴老师的一篇文章,文中说从古至今阅读都是一件奢侈品,古代知识垄断,只有上层社会的人才有机会读书识字,直到新中国成立,全国仍有80%以上的文盲。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的普及,人人都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现在不仅有纸质书,还有电子书、听书等种种读书方式,但阅读仍是一件奢侈品,坚持阅读的人依然很少。
2018年的《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成年人每年读书不到一本,全年阅读10本以上纸质书的只有10%。
也就是说,你一年能读一本书就超越了50%的人,读十本就超越了90%的人。
为什么人们在各种有利条件之下,仍不愿意读书,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功利心。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抱着功利心读书的占了大多数人,除此之外便是消遣,真正为读书而读书的人少之又少。
为了“黄金屋”、“千钟粟”,在古代社会可能唯有读书一条途径,而现在则全然不同。读书目标性差、疗程长、见效慢,想求取功名有千万条路可走,而读书却是最迂回、甚至背道而驰的方法。
若为了消遣,就更不必读书了,即使以读书来消遣,市面上亦有满足感官欲望的网文,短平快的“爽点”,绝非经典书籍可比。
而真正喜欢读书的人,也往往困于种种现实问题,人事的喧嚣、生活的繁忙、其它娱乐活动的诱惑等。
最令人沮丧的是,读书这件事真的不能带给我们什么“成就感”,读了四大名著、二十四史、唐诗宋词又能怎么样?工作中用不到,一分薪水也涨不了。
在聊天中偶尔流露你的才华时,还会被人打趣“不愧是个知识分子”——远没有面对有钱人士、成功人士的崇敬,你也只得笑笑,体会“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寒酸。
刘慈欣《朝闻道》里有个很有趣的情节,科学家问宇宙排险者他们的传感器什么时候感受到来自地球的威胁时,排险者回答:
“这个原始人仰望星空的时间超过了预警阀值,已对宇宙表现出了充分的好奇,符合报警条件。”
原始人抬头仰望星空,即对宇宙产生了威胁。
人类求知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当生存问题完全解决,当爱情因个体的异化和融和而消失,当艺术因过分的精致和晦涩而最终死亡,对宇宙终极美的追求便成为文明存在的唯一寄托。”《朝闻道》
读书可以使我们忘掉自我,在短暂的瞬间摆脱肉体与现实的桎梏与真理对话,而对宇宙终极真理的追求,是文明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虽然真理无穷,读书的力量又那样薄弱,但不用气馁,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