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每天简书500字已经一周没有动笔了,这样或那样的理由都是借口,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拖延症在作怪。
今天勇士赢球了,在1:3的悬崖边上硬生生连赢三场,汤普森和库里的三分雨把雷霆浇懵了。其实这几场比赛,明显看到杜兰特和威少的体力不支,多诺万是一个不错的教练,但只是6人的轮换,纵使铁人也被炼化了。希望杜威二少明年继续努力,还年轻嘛!
这两天看了不少杨绛的评论,铺天盖地的心灵鸡汤让人怀疑这是否真出自这百岁老人之口。这种“刻奇”,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谈到过:“刻奇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刻奇可以无须依赖某种非同寻常的情势,是铭刻在人们记忆中的某些基本印象把它派生出来的:忘恩负义的女儿,被冷落了的父亲,草地上奔跑的孩子,被出卖的祖国,第一次恋情。”这种传染病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难以拒绝的自我感动和感伤;然后是与别人一道分享的自我感动与感伤;最后是因为意识到与别人一道,感伤变得越发加倍;
在全民狂欢或悲怆的背后,应该有理性的存在。
对于钱钟书的认识,起源于大学买的他的文集,说实话,他写的《管锥篇》我读过一点,但太难,只得放弃。至于让他名声大噪的《围城》,我也并未感觉出有多么超乎其神,不过里边的比喻用的生动至极。我对老钱的佩服,主要是他横扫清华图书馆的霸气和照相机般的记忆力。至于杨绛,我只看过《我们仨》,很温馨的一家三口。
晚上去教室查纪律,没收了一个孩子的笔记,拿回办公室一看,她在进行小说创作。对于考学无望的孩子,他们靠这些来体现自身价值无可厚非,但中国一刀切的教育和评价标准却将这些孩子推向了冷落和歧视的墙角,有些悲哀了!
再回到自身,晚上带被子来学校值班的路上,看到了一群夜跑的人们,为了简单的目标而努力本身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曾经看过村上春树的一篇报道,无疑是励志偶像,说他自二十九岁决定写小说开始,陀螺一样地就这么一直转了三十多年。他兼具高度的自律和苦行僧精神,无论跑步还是旅行,生活中他所做的一切很少与他的写作完全无关的,几乎全都是为写作服务。
这种专业和痴迷,应该就是他有所成的原因吧!
写到这里,感觉自己也该加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