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星空
70年代的年味--生产队里唱大戏

70年代的年味--生产队里唱大戏

作者: 名言诗句 | 来源:发表于2022-01-26 20:17 被阅读0次

    “叔叔大爷兄弟姐妹,过年好!今天是大年初一,为了欢庆新春佳节,大队文艺宣传队为大家献上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演出现在开始。”当这个20多岁的小姑娘的话音刚落,只听锣鼓喧天,音乐四起,一台开年大戏便在大队部门前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拉开了帷幕。

    接下来的女生表演唱,演绎了一个个劳动场景,口齿伶俐的二人相声,用幽默的语言讲述着身边的人和事,自编自演风趣逗乐的三句半,还有独唱、二重唱、小戏剧、拉场戏等节目陆续展开。曾在哈尔滨评剧院唱戏的温福珍大姐所唱的评剧一开场,立即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一个上午,台上演的轰轰烈烈,台下身着新装的男女老少或站在地上、或扒在墙头上看的兴致勃勃,笑声连连,掌声不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人们一年的疲劳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大家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中。

    这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农村过年最热闹的场景。当年,农村的文化活动,平日期待的是个八月才来一次的那场电影,过年期待的就是这样的一场大戏了,在人们心中,这场大戏堪比现在的央视春晚。

    为了这场大戏,演员们可付出不少,我知情,只因我是一个亲历者。70年代初,我随走五七道路的父亲来到复县三台公社西蓝旗大队。大队有一个文艺宣传队,因为在学校有基础,一毕业我就被选入了大队文艺宣传队,每年一入冬,宣传队就开始组织排练节目。

    记得我与大连下乡青年、本地青年和文艺骨干一起,白天照常劳动,晚上坚持排练,在小学校的教室里,一练就是半宿,没人给报酬,更没人讲报酬,就凭着自己的爱好和热情。

    说到付出,导演、编剧、乐队、演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和练习节目的。大家的自动自发,至今我都由衷赞佩。

    我家距大队4、5里路,晚上独自冒着严寒在漆黑的路上往返,总是恐惧万分,尽管如此,我也从未耽搁节目的排练,争取表演的尽善尽美。

    第一次参加大年演出时,我是表演外加弹月琴,大年初一,听说我去演出,从城里回家过年的大嫂硬让我把她心爱的彩条相间的毛围巾戴上,她说:“你坐在台上,人家都看着你,戴上这条围巾,好看。”当时单纯的我,戴上大嫂的围巾坐在寒风凛凛的台上,弹着清脆悦耳的月琴,身上暖暖的,心中美美的。

    大队宣传队有时还到二十几里外驻军部队慰问演出,受到部队官兵的称赞。记得那天部队招待我们一顿晚饭,那道“醋溜白菜”,就像皇帝的“珍珠翡翠白玉羹”,近50年后的今天,还念念不忘。更令人难忘的是亲切温暖的军民鱼水情。

    乡下五年半,每年过年都是在演出的忙碌与快乐中度过的。开始,我是一个演员,做过乐器伴奏,也参加过女声表演唱等节目,每次表演,不仅给村民带来快乐,自己也乐在其中。后来我当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我又是一个分管者。文章开头的那个20多岁主持演出的小姑娘,就是我。

    如果说生产队里唱大戏,是当年农村过大年的一场文化盛宴,那么另一场食品盛宴的准备工作自进入腊月就拉开了帷幕。家家杀年猪、做豆腐、蒸年糕、蒸馒头,忙得不亦乐乎。到了年三十,包饺子、贴对联、放鞭炮,还有那顿准备多日、香气四溢的年夜饭,这就是过大年中的饕餮盛宴。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妈妈每年过年蒸馒头时,总能用她的巧手蒸几个染了红头的小圣虫,就是盘起来的小蛇,用黑豆做成的一双小眼睛闪着亮光,昂起的小头口中还刁着一分钱,这个可爱的“小宠物”可不是吃的,是放在粮囤里,以求年年粮谷满囤,直到正月初十“添囤”时方可取出。当然,这是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

    我热爱那片土地,更热爱那里的人们,因此,也常常梦牵魂绕。有时我就想:一个只有2000多人的大队,就能自己组织一个文艺宣传队,并且有会各种乐器、会自编自演、会导演的人才,真是了不起。在那个文化活动匮乏的时代,是他们用最接地气、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给父老乡亲传播了正能量,带来了过年的欢乐。也常常感慨,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高手在民间。

    说起高手,还真有几个出人头地的,就在我们大队文艺宣传队中,有两位说相声的男青年,因为才华出众,被县级一个单位录用,因此改变了命运。

    更令人欣喜的是,当年大队宣传队中的评剧演员温福珍大姐,人到老年却闻名全国。多少年来,她从未放弃对文艺的追求。她利用自家的房屋义务开办文化大院,组织村民开展文艺活动,不仅本村人踊跃参加,还吸引了周边的百姓。她还常常带队进城表演踩高跷、扭秧歌,深受城乡百姓的喜爱,文化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声名鹊起。“西蓝旗文化大院”成了当地亮丽的文化名片。作为“西蓝旗文化大院”的组织者,温福珍大姐曾于2015年和2016年两次进京,分别参加“全国最美家庭”和“全国文明家庭”表彰会,还荣幸地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我由衷的敬佩温大姐,近50年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她一直在上演着生产队的大戏,坚守着农村这块文化阵地,更敬佩她不懈的追求精神和老有所为的人生态度。

    无数个春秋,无数个年,年年过得都新鲜。随着国家富强、科技进步,有了电视、电脑和手机,文艺节目五彩纷呈,随时可见,过年可以足不出户坐享央视春晚的快乐。可是忆过往,那早已远去的一台台“生产队的大戏”,却总会在记忆的大海中重现,因为,那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0年代的年味--生产队里唱大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an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