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孩子读书的福,我天天起早床。送完孩子,如果是下午班,我就有至少五个小时的自由时间。
来到公园里,一条细长的河流从中间穿过,岸两边有一条弧形的拱桥。空气清晰湿润,鸟儿叽叽啾啾的闹得欢腾。
我发现这个好去处已经三年。有一段时间工作不顺,家务繁多。我送了小孩,岔开大道,一路来到这个密林型,有活水的公园,一下子就安定了下来。
我坐在水边的堡坎上,脱下鞋子,赤裸着双脚,让阳光随意铺撒。白鹭在空中翻飞,一下又停留在柳树梢头。
我回到了童年,那个有山有水和泥土挨得很近的家园。我似乎闻道了玉米花粉的味道,听到树木拔节的声音。
我一个人从早晨呆到中午。坐在那里,一种熟悉又安心的感觉。和动植物的相处,让人格外舒服。在那里我能感觉到顺畅自由的空气和呼吸。
后来,这里就一直变成了我的秘密基地。我长期分身,一个是为了生存竭尽全力压抑自我的工具人,一个是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乡下孩子。
直到看了《陶渊明的遗产》,才真正懂得了自己。我从土地里发芽,成长,偶一日移栽到了城市里。我的身体里一直有两个我在相互撕扯。理性的我一直鼓动我从土地里逃离。而感性的我还把一半身子和记忆留在乡土里。
近几十年来,乡村在逐渐消失,城镇化已成规模和趋势。这是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大的时代,我有幸生在这个时代。让我有了存在成为不同的可能性。
然而,物质和地理变化太快,精神和思维跟不上来。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彻底向工业文化转变。我们已不可能慢得下来了。那种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凉风秋有月,可以细细体会和观赏的好时间再也不会有了。
工业化的车轮一旦转起来,就停不下来,我们只能疲于拼命。那种和时光相顾无言,执手相看的温情再也没有了。
原来我心里一直住着一个陶渊明似的田园,只是理性的我明白乡村再也没有生存的空间了,然后压住本我,削足适履,去适应城市的杵臼。那被压抑的自然天性,一直匍匐在阴暗的角落里,直到那一天我把它释放出来。
这几年我一直把它养在公园里的小河边,我感觉它终于被驯服,变得安稳了。再也不会日夜折磨我的灵魂了。
我们这一代再也不可能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了。信息狂轰滥炸,不管在世界的那个角落,你都屏蔽不了。我们再也无法“独善其身”,不是“兼济天下”,就是被“天下兼济”。
能了解这些也好,我只有好好的去协调那两个各自为阵的自我。谁都没有办法逃避和独大,让它们和谐共生吧,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