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人去饭店吃饭,入座后,一位女服务员过来点餐。
其中一位顾客比较会说话:“现在服务员怎么这么漂亮了”。
女服务员听后,抿着嘴笑了笑。
这个人又说:“美女,咱们店现在有没有什么活动?”
女服务员说:“会员打八折”。
“非会员呢?”
“不打折啊”,服务员随之应道。
这个人听后顿了顿,说:“算了,咱们直接点吧”,这桌人开始点菜。
点完菜后,这个人又说话了,:“报一报”。(意思是报一下所点的菜)
服务员好像没听清,诧异的问道:“什么?”
“你给我们报一报啊”,这个人微笑着说道。
然而,服务员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说:“我只是服务员,不卖身,臭流氓!”。
这是因为误解而闹出的笑话。
我们大都也曾有过因理解错对方意思,而闹了笑话。
但是,更多的是因为会错对方的意思而发生激烈的争吵。这种争吵最要命的是,每一方站在自己立场表达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因此,结果只有情绪上的升级。
如何才能理清对方的观点呢?
弄懂人的观点,就要明白观点表达三个层面的底层逻辑:
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做(How)?
与别人交谈时,一定要搞清楚对方说的和表达清楚自己说的,都是哪个层面的内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42541/9b32fd1339bd5249.jpeg)
举个例子:
一对情侣去买结婚戒指,男人总是一脸不高兴,女人征求意见他也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模样。
女人心想:他是不是嫌贵,还是根本不爱我?我在他心里居然是这样的位置。
女人也开始生气,随之对男人是各种数落。
女人态度的突然转变让男人很诧异,他认为女人就喜欢没事找事。
以至于最后双方吵了起来,并双方不惜历数种种旧账。
可悲的是,他们不知道这样的争吵是不会有结果的,因为他们所有表述都只是在“是什么”的层面内容。没有任何一个人问一句“为什么”层面的内容。
其实,真实的原因很简单,甚至有点可笑。
女人是因为男人漫不经心的态度而生气。而男人的不高兴只是单纯因为,昨天球赛巴西输了!
如果男人或女人多问一句:为什么?结果一定是不同的。
与别人沟通时,把别人表达的观点分类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层面中一个层面,然后问出其他层面的答案,这样就会减少很多误会和不愉快,当然,沟通效率也会更高。
还有就是,当我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也要把事情的这三个层面全部说清楚,目的是让对方能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这样不仅能提高沟通效率,而且有助于更好的做成事情。
举一个例子:
早晨6点,小王被主任电话吵醒。。。
“小王,你去把咱们新研发的产品给客户李总送过去,你先把产品检查一下,没问题了就赶紧送过去,李总在鑫茂酒店,快去吧!”
挂完电话,小王赶去公司,花了些时间检查产品,然后又找了一个精美的包装把产品包了起来。
出门的时候,赶上了早高峰,被堵在了路上,小王正听着交通广播。
主任又打电话来了:“怎么回事,怎么还没送到?这都八点半了,还要多久!”电话那头火急火燎的。
“堵车了,估...估计至少还得四十分钟...”小王被吓到了,感觉要出事了。
“四十分钟?!,你怎么这么糊涂,这点事都干不好,事全耽误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客户李总公司要采购新的科技产品,这次在鑫茂酒店九点正式开会,目的就是为了把小王公司和另一家竞争对手公司的产品比较一下,最终选择其中一家,小王到晚了会给李总公司评价人员带来非常不好的印象,甚至,会直接与另一家公司签合同。
这件事主要责任在于谁呢?
主任只是交代了小王做什么,并没有交代他为什么做这件事。如果,主任告诉他送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赶上评比这个原因,那么,当出现堵车情况的时候,小王肯定会随机应变,用自己的方法能够准时送到。比如坐地铁或者提前规划顺畅的路径等。
这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表达观点的三个底层逻辑及重要性,你学会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