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因为经验学习而来的无助感,是一种被动消极的心态。
习理学家们有一系列很残酷的实验,证明了这个现象:
实验者把小狗关进一个通电的笼子里,并设置一个蜂鸣器。
只要蜂鸣器一响,狗狗就会被电击一次,可怜的狗在笼子里无法逃脱,最后只能在笼子里哀叫。
而当牠们如此放弃之后,即使实验者把笼门打开,当蜂鸣器响起时,就算不给予狗狗电击,虽然牠们那时候只要一跳,就可以跳出笼子了,狗狗却仍然趴在那里哀嚎,完全没有行动。
为什么连简单的脱逃本能都做不到了呢?
因为前几次实验中,狗狗已经认为无效,它已经习得了无助感。
这研究在1960年代进行,以现代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来说,已经是不再被允许的。
反观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当自己的行为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或身处的环境总是让自己觉得无能为力,就会渐渐地丧失信心,以为能力不足,或行动也无助于事;有时候,这可能是因为以前的创伤;或许,你长期处在一个充满负面打压的环境,听取朋友或家人的贬低或讥笑,让你觉得自己一定做不好某件事,日子久了,你就会开始觉得,自己一定做不到,习惯性地逃避这件事。
就好比说一些孩子,小时候功课不好,被家长和老师们常骂道:“你怎么那么笨?”
或许,师长们觉得这是激将法,能激起孩子的斗志,但有多少孩子也就因为这样,相信自己真的就是笨蛋,是傻瓜,而注定了一辈子与学业无缘呢?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习得无助感”呢?
有多少对于生活的“现实”,是你无条件接受或忍受的,因为你已经觉得“事情就是这样”了呢?
要打败习得无助感这个大魔王,
首先,我们得先尽可能地对自己说:“我是有能力做到的,只要我再努力一点,并且坚持下去。”
当然,自信心不会无端出现,我们必须让自己的能力慢慢提升,逐步克服挫折感,让大脑相信,你的行为可以获得成功结果。
这时候,不妨为自己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并且适时的给予自己一点奖励。
长久下来,你的大脑就会把努力与奖励绑在一起。
切记不要把目标定的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因为,如果没能达到预期,反而会加深挫折感,让你觉得:“看吧,我就说我做不到。”
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心理准备,定下的阶段性目标,不能好高骛远,而且,必须一直坚持下去。
提升能力,就会提升自信。
就算结果不尽人意,但进步却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仍然可以鼓励自己,“我是有能力做到的,只是需要再努力一下,一次比一次更好。”
如果你自己,或身边的朋友困扰于习得无助感,不妨尝试以阶段性目标的方式,以鼓励代替否定,并且循序渐进,假以时日,你一定会看见能力和自信心都有所提升。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社交,人生中有许多看似困难的问题,并不一定是你能力不足,而是太早学习了无助。
不要急,不要气!
放慢脚步,深呼吸,找个好朋友,相互鼓励,你会更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