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原计划阅读完《稀缺》一书的前两章。但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要放慢速度,去仔细体会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什么是稀缺?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注意,这里说的是“感觉”,并非是事实。好比作者做下了计划写一本书,但是迟迟没有灵感,到了最后关头,才开始动笔。总感觉时间太瘦,要做的事情太多,手头拮据,总感觉有还不完的帐,于是慢慢的陷入时间、金钱、注意力的旋涡,拼命的做事、加班来弥补一些缺失。
举例来说,失业的问题同时也是资金缺失的问题,如果你丢失了工作,那手上的收入立即降低了,因为收入太少,没办法还住房按揭、车子按揭和日常开支,并且发现存款越来越少,开始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粗茶淡饭,或者拼命找工作、去送外卖、打零工、做临时工、做别人安排的事,忘记了这时候要进行的应该是一场独立、深入灵魂、开放式的了解自己,不断发问自己,分析自己并做出更高要求的规划。因此陷入了时间、经济危机中,除非是有导师来帮助,否自当再次失业的时候会发现,原来当初应该XXX做,或者会出现心态问题,不能以良好的态度去处理事情和人际关系,陷入更大的危机中。
稀缺会“俘获”大脑,作者用“俘获”一词用的很好。说明了稀缺是可以被改变的,对某个东西稀缺会让人的注意力收窄,直接注视且专注一心的盯着这个东西看,比如工资、分发礼品、车、房等等,大脑中绝大多数时候会被这个东西吸引,进而左右人的行为或选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钻牛角尖、进入死胡同。而且这个力量是由本人的潜意识中形成,大脑不会发现有问题,进而这条命令会被贯彻执行,形成了人的性格,俗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的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对于饥饿的人来说,他们需要食物;对于忙碌的人来说,他们需要亟待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对于缺钱的人来说,他们需要想办法支付每个月的房租;而对于孤独的人来说,买他们需要别人的陪伴。
缺失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会因为拥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悦,而是因为他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会强行侵入我们的思想中。
荣格的一句话大家都听过:潜意识如果没有进入意识,就会成为命运。稀缺的厉害之处还会让我们对环境的认识产生畸变,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一项在人面前快速闪过各种人的表情的实验,结果孤独者成绩最好,原因是因为他们孤独,所以对人的表情反馈更稀缺,所以他们能更精确的分辨人的表情。
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会让人觉得不幸福,忽视掉已经拥有的资源,而这个情况发生在每个人身上,这时候稀缺俘获了我们的注意力,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而且他是以一闪即过而计,感觉会在大脑中挥之不去,影响我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影响我们对选择的权衡,最终影响我们很长周期或者一生的决策和行为。当我们在稀缺的影响下做事情时,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描述、管理并处理问题,而我们的立场早已被稀缺的那个东西给强有力的占据了制高点,不论你做什么都是在山底下转圈圈,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地为牢。
每个人的“中年危机”就是曾经的稀缺宣布获胜,占领了意识的“山头”。而正直30的我也有了这种感觉,“三十而立”仿佛优势一个高音喇叭,一直在宣告着“稀缺”获胜的消息。
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吗?写下来我们一起找到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