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济学读书
读书日记 40 尼尔弗格森 巨人

读书日记 40 尼尔弗格森 巨人

作者: 魔鬼的小牧师 | 来源:发表于2017-10-06 10:00 被阅读14次

    美国真如我们所见那般强大? 从一战到二战,它的每次参与,都很“被动”。 从911到伊拉克,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教皇对近代帝国有多大权威?联合国又对当代美国有多大约束? 美国,究竟是不是一个帝国? 如果是,它又是一个怎样的帝国? 尼尔·弗格森认为:美国具有的全球影响力,给世人以深刻印象。但它所赖以支撑的基础,却比人们想象得要薄弱得多。 美国不是传统的欧洲式帝国,它也不承认自己是帝国。但它确实是一个有着低向心力、弱强权意识、架构略显松散的帝国。《巨人》对美国的帝国之路作了深刻独到的讲解,作者的笔墨涉及美国自成立至今全部外事纷争,并从各种角度——军事、经济、文化与政治——对美国权力阶层作了深入分析。

    第一章叙述了美国的帝国起源,美国在中美洲与太平洋的兼并与干预并展示了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利坚帝国的领土范围和它的局限性。

    第二章提问并说明,为什么20世纪的美国虽然拥有庞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却对其所干预的诸多国家强加意志时困难重重?同时也解释了美国在联邦德国、日本和韩国“国家缔造”成功的特例。“遏制政策”为美国ziyouzhuyi道德基础与行使全球权力间的紧张关系提供了解决方案,

    第三章阐述冲突的文明(复杂的中东):不是以色列,不是石油,是苏联将美国真正卷入中东。中东世界的恐怖主义转向与其无解。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虽然犹如晴空霹雳一般打击了美国人,但它却是长远的历史趋势的极度体现:美国在中东地区政策的诸多矛盾之处,对波斯湾的石油依赖不断增长的西方经济,以及仇视美国及其盟友的阿拉伯人已采用并发展恐怖主义作为对抗西方国家的一项策略。也许恐怖分子造成的最大改变是美国人的态度,这是他们始料不及的改变。正是“9·11”恐怖袭击事件使一个看似本性内向(如果算不上孤立主义者的话)的政府及其选民转而产生对真实的、可疑的甚至是恐怖主义的潜在赞助者们发动一场战争的想法。然而,“9·11”恐怖袭击事件本身也不是个别事件。真正的历史转折点不是“9·11”恐怖袭击事件,而是“11·9”柏林墙的倒塌。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倒塌比起世贸中心的坍塌对于美国实力所带来的变化,其影响要更加深远。虽然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恐怖活动是邪恶的,但在程度上仍然远不及苏联一度对美国的威胁。

    第四章讲述了多边主义(联合国与美国):老布什-克林顿-布什——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实行的政权变更和联合国主导的国家重建难以作出明确区分,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不能明确区分——国际主义旗帜下的帝国主义活动。自1990年以来美国在伊拉克的政策是否可以被理解为从“多边主义”到“单边主义”的转化。恰恰相反,作者认为,正是联合国在过去的15年时间里转变了角色,美国的大部分政策则是为应对联合国的失败而临时制定的,尤其当联合国安理会的欧洲成员经历了一系列失败之后。就在20世纪90年代,历经了一系列痛苦教训后,美国明白了对那些使用国家恐怖主义来镇压少数民族的政权,只能用可靠的军事干预手段才能奏效。美国还明白了一点:采取这些行动并不一定要得到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明确授权才可以这么做,只要有“志愿同盟”就足够了。

    第五章讲述了支持“ziyou帝国”的理由(帝国与民族国家的成本与收益分析):战后独立国差距被拉大,独立国的制度落后,目前不彻底的全球化,英帝国内部广泛而安全的资本、人力、商品流动以及现代制度。通过思考上一个英语帝国的成本与效益,为由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产生的当代帝国进行辩护。这里提出一个观点,今天的ziyou帝国无论从美国自身利益还是利他主义的角度来看都是有利的。之前的许多殖民地,政治独立的尝试在经济上、政治上都以失败告终。尤其是黑非洲,它的穷困并非是受人们经常谴责的殖民主义的遗害,而是由于独立之后几十年的治理不当所导致的。相反,一个典型的ziyou帝国不仅保证其经济开放性,更重要的是从体制基础上保障发展顺利进行,以提供经济增长的最佳远景。

    第六章讲述了撤退和“有组织的伪善“(没有殖民者的美国):总想着回家的美国人,能拖就拖的英国;试图对美国占领伊拉克期间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对ziyou帝国模式是否适用于那个不幸的国家进行探讨。该章阐述美国2003年的三个目标——确保解除伊拉克政权的武装;颠覆一个凶残的暴君统治政权;以及从根本上改变中东的政治格局——既值得称赞又有其可行性。但是,当作者写作的时候有一点还不明确,那就是美国能否在伊拉克为成功地进行“国家重建”而投入所需的人力和时间。阿富汗就更不用说了。这主要是因为,美国选民们一贯反对政府对别的国家的长期承诺,即使历史经验证明,这些长期承诺对一个国家向市场经济和代议制政府成功转型是有必要的。作者虽真诚地希望自己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他仍然对美国是否有能力在伊拉克建立有效的政府管理体制表示怀疑,因为美国在历史上偏好短期的、以军事干预为主的行为。而且,美国一贯不愿意从这种无效的短期行为中吸取教训。

    第七章对美国式的帝国与欧洲式的帝国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今天欧洲各国领导人以及一些美国学者所持的观点是否正确——他们预言欧盟作为抗衡美国的一支新力量的时代即将到来。在2003年,这个预言似乎已经成真。但实际上,欧盟对帝国这个概念来说几乎是一个反命题;其体制的设计并非是集中操控权力而是将权力在成员国及所辖地区之间进行分散。

    最后,第八章质疑了这样的论点:不断增长的海外军事承诺会拖垮美国的经济。美国依靠海外资本来为私人消费及政府借款提供资金,这一点上美国毫无疑问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帝国。然而它的双赤字并不是因为过多的海外军事干预所导致的。实际上,联邦政府的国内财政承诺才是未来几年可能拖垮美国经济的罪魁祸首。美国巨人陷入泥泞的双足恰恰是日益迫近的医疗与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危机。作者的结论是,今天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美国——虽然留给世人非常深刻的印象——所赖以支撑的基础却要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薄弱得多。虽然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帝国,但是美国人自身却缺乏帝国主义的意识和头脑。他们宁愿建造许多购物中心也不要建设新的国家。他们渴求延长自己的寿命,那些志愿服兵役的美国人过早地在战争中丧命,这会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同他们的英国先辈不一样,美国人并不是“心不在焉”地成为了帝国。问题是,尽管偶尔会有自知的一面闪现出来,美国人仍旧对他们的帝国实力表现得心不在焉,或干脆根本否认帝国这种提法。因此,非常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帝国很有可能会像同样自诩为“反帝”的苏联那样迅速解体。简而言之,那些期望获得并保持全方位统治优势的霸主地位的美国人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对美利坚帝国而言,威胁并非源自任何一个西方或者是东方的敌对帝国。作者很遗憾地说,威胁会来自内部实力的真空状态——即美国本身所缺乏的强权政治的意志。

    我认为,我们看待任何历史政治经济的问题都必须有历史的纵深感,建立起大的逻辑框架,所谓的全球化,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六次,第一次全球化出现在埃及,公元前1500年,第十八王朝,全球化就开始了,以埃及为主导,在地中海东部国家形成了区域性的大分工和远程的贸易网络,由强国进行主导,这已经构成了第一轮的全球化,后来由于埃及帝国的衰落,使得这套分工体系和贸易体系瓦解,第一次全球化结束。第二次全球化就是罗马时代,罗马帝国建立之后的200年,是当时全球化的高峰期,在罗马帝国的主导之下,整个地中海,欧亚非区域,进行了区域的分工,以罗马为中心,贸易体系和分工体系再次建立,后来罗马帝国衰落了,被蛮族入侵打垮了,这些相互依赖的高度分工体系再次瓦解,欧洲就倒退回庄园经济,封建制,欧洲进入黑暗的中世纪。第三次全球化,在13,14世纪的弗兰德地区出现了新的分工,英国法国比利时再加上一些中东地区的伊斯兰世界,拜占庭帝国,经过意大利进行贸易,重新建立起贸易网络和分工体系,一直繁荣了200年,之后黑死病爆发,蒙古入侵,这一轮全球化再次退潮。第四次全球化,15世界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国家找到了更大的市场,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分工,比前几次分工更加精细,资金量,贸易量更大,但是到了17世纪,这一轮全球化因为30年战争对欧洲地区的严重破坏,气候寒冷导致的农业减产等原因再次退潮。第五次全球化出现在18世纪末,由英国出现的工业革命,大英帝国殖民体系日不落帝国在全球的建立所带来的新一轮全球化,这一轮英国主导的全球化由于两次世界大战以英国的衰落而谢幕。第六次全球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球化,是二战中之后,美国所主导的全球化。每次全球化的鼎盛期也就大概200年到300年,和中国的一个王朝差不多,或许这就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周期律。美国所主导的这次全球化何时回衰落?要知道这一轮全球化才刚刚开始几十年,要说全球化大面积退潮可能还为时尚早。

    关于作者所提到的全球化,我认为ziyou贸易并非强国崛起的原因,而是其结果,大英帝国殖民模式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不是ziyou贸易(英国的贸易充满了强制),不是市场经济(垄断特许公司随处可见),不是产权制度(土地ziyou流转的比例远不及明清),而是以战争经济模式创造了有利于英国的全球化。后来居上的美德日都不是ziyou贸易理论的好学生,美国的高关税维持了120年,直到二战;德国以国家资本主义对抗英国的工业竞争,并在30年内超过了英国;日本的保护主义情绪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农业领域尤为突出。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的经济学界都没有反思这些强国崛起的真正原因?如果比较优势真的合理,那法官的儿子将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这就是他们的“比较优势”。其实,比较优势可以通过个体努力不断发生变化,而变化的动力源泉就是抛弃比较优势的观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日记 40 尼尔弗格森 巨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el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