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前段时间目睹哈姐遭受两个邻居小女孩的“排挤“,我在书友推荐下读起《朋友还是敌人》,期待可以学到如何帮助和支持孩子的同龄社交。
在阅读第二章“家庭的重要性”时,我非常认同孩子与母亲的依恋关系是日后孩子人际关系的基础,也非常欣慰自己虽然工作,但也能和孩子有高质量的良好互动,关系亲密。
然而当我读到下面这段内容: “一群依附需求得到了很好满足的儿童能够在一起玩得很开 心,并且充满创意。而那些依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满足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会太拘谨,或太强势,不愿分享,也不能遵守先来后到的规矩。”我脑海里对号入座浮现出哈姐时不时的拘谨以及经常的不爱分享。我甚至有些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小时候给她的安全感不够?我哪里做得不够好?
但当我读到书中其他的一些可能性(情感依附得到满足的孩子也可能出现的困境),当我重新思考我自己的孩子的独特性,当我再次梳理我自己的育儿理念以及回顾我在育儿上的努力,我慢慢又放下了自我怀疑和焦虑,更聚焦在这本书可以给我建设性帮助的内容上。
然而,如果我没有机会看到这本书的全貌而是在一个帖子里看到单独的这样一段内容呢?如果我在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的时候不能做客观的分析和思考呢?这种焦虑和自我怀疑是否会没有边际地蔓延?以至于所谓的育儿知识变成了育儿道路上的阻碍?
因此,我深深意识到作为一个知识的传递者,不能断章取义地传播片面的观点;作为一个知识的消费者,我们需要保持客观冷静,不能冲动地对各种“知识销售”照单全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