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邪恶之路》:丛林法则下,爱情与道德的冲突,罪与罚的救赎!

《邪恶之路》:丛林法则下,爱情与道德的冲突,罪与罚的救赎!

作者: 薛宝钗的冷香丸 | 来源:发表于2020-11-25 09:00 被阅读0次

          1926年,意大利女作家格拉齐亚.黛莱达因其成名作《邪恶之路》这部出色的作品“那为理想所鼓舞的著作,以明晰的造型手法描绘海岛故乡的生活,并以深刻而同情的态度处理了一般的人类问题”,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奖历史上继瑞典籍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作家。

          黛莱达的出生地便是书中描绘的撒丁岛小镇,她在此平静地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代,尽管婚后随丈夫移居罗马,但依然只有这片故土才能唤起她的创作灵感。她极擅长用富有诗意的笔触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撒丁岛的自然风貌,文笔纤细婉致,极具抒情韵味。在这看似田园诗般的美景之下,她却毫不避讳地将笔触伸向阴暗的社会现实,造成了强烈反差。我们今天要读的这部《邪恶之路》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邪恶之路》是一部写爱情与道德冲突的小说。作品的情节是在一个世代务农但渴求进入资产者圈子的富农家庭展开的。她,玛丽亚,是美丽而富有魅力的年轻女主人;他,彼特罗,只是一名相貌好一些的为其做工的佣人。他们彼此相爱了。但社会地位的差异,使得男女主人公之间有一条几乎无法逾越的鸿沟。一种阴暗的、悔恨的感觉,开始折磨他们,把他们痛楚地分开,特别是玛丽亚,她的狂热情感不时被一种救赎罪过的痛楚意识所压抑。爱的情感与罪孽感之间的冲突戏剧化了。

    本书作者格拉齐亚.黛莱达

      在《邪恶之路》中,爱情题材的描绘包蕴着无比丰富、复杂的情感,愈来愈着重展示爱情引发的戏剧性纠葛,展示罪与悔罪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在内心世界激起的剧烈冲突。作品的伦理性愈来愈鲜明、突出,心理探索愈来愈显露出犀利的锋芒。作者同时又摒弃自然主义的手法,回避直接描写报复的场面。这一切,都是作者思想上、艺术上成熟和自信的标志。

      《邪恶之路》仍然流露出浪漫主义的情调,例如,作者不时用纤细婉约的文笔描绘悲痛、失望、苦恋、梦幻等。读者在小说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撒丁岛民间传统的魅力。这构成了黛莱达小说抒情氛围浓郁的特色。她对原始的民间迷信的出色描写,展示出了这种迷信具有的神秘的根源,它孕育了撒丁岛原始居民那种严苛而又友好的的矛盾性格特征。

      但从整体上看,小说的风格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对人物心态,对现实环境,对自然世界的种种描画是很见功力的。既打上了真实主义的印记,又体现了独具一格的抒情心理小说的风韵。此前,意大利权威文学史家莫米利亚诺教授对黛莱达的艺术成就作了精辟的总结。他把黛莱达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相提并论,认为她是“勾画苦难的精神历程的伟大诗人”。对作者本人的肯定,无疑意味着对其作品至高的褒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邪恶之路》:丛林法则下,爱情与道德的冲突,罪与罚的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hg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