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不仅是一种轻松易得的娱乐,好的电影更是部艺术品。从情节、音乐、场景、服饰、演技,都是可圈可点的地方。我不喜欢阴郁的电影,所以推荐给大家,是我认为在情节、画面、意境都很棒的电影,同时带给我启示和享受。
通过电影,还可隐约探索自己的累生累世——我发现我对五六十年代的纽约情有独钟,那种复古和繁华,尤其是爬着常春藤的红砖楼,对现代纽约的摩登和匆忙却无感;此外墨西哥的色彩、音乐、美食都让我着迷且熟悉,当然还有那金字塔。
当你对一部电影的年代设置了解更多时,对电影的共鸣也会更大。但我不会从技巧、派别上点评,而是纯然地去感受,带着我的经历以及内在的共鸣。
成长、自由和爱,是对我来说很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缺少其中一个,我会如同行尸走肉。这也是我把这些电影推荐给你的原因。
1.
Eat Pray Love
美食 祈祷 恋爱
一刷再刷的电影,每刷弥新。女性内在成长片No.1!
女主角在意大利体验美食,在印度体验灵性,在巴厘岛体验爱情。
电影根据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21岁时读这本书,根本读不懂。我才搞不懂在纽约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作者为何要如此作——放弃一切去寻找自己。在外人看来一切都有,内在却是痛苦无比,后来自己也经历了这所有的过程,扔掉外在觉得「好的」一切,才开始真正的重生reborn。有点像把自己打破,破碎重生,又或者蝴蝶破茧。
在意大利,女主和她在意大利一见如故的女朋友,已经长胖的她们一起去西西里毫无罪恶感地享受pizza,再一起买肥裤子。
我永远记得茱莉亚罗伯茨,在租来的意大利老房子的厨房,煮了一把asparagus芦笋,撒上橄榄油,端着盘子,穿着买来只为愉悦自己的丝绸睡衣,坐在洒满阳光的地毯上,然后赞叹一声,心满意足享用食物的样子。以及,伴着意大利歌剧声,大嘴美女在广场餐厅用叉子卷起一团意大利面的那种感觉,整个感官都在共振。
经历了在印度最初的不适应,和上两段关系的彻底告别,在巴厘岛,她不好容易找到内在平静,而当真正感情来临,让她失去平衡时。巫医告诉她,为爱失去平衡正是平衡的一部分……
2.
Frida
弗里达
看完之后令我惊叹、赞叹不已的作品!
不仅墨西哥的音乐、色彩、人物、食物以艺术画作本身让我着迷,弗里达Frida这个人才真是让人着迷——她的艺术作品,她的倔强,她的真实,她的经历,让人真心爱她又心疼。
颇受好评的迪斯尼影片「CoCo寻梦环游记」,就出现了Frida好几次,如果看过Frida,便会对那些桥段忍俊不禁。大概Frida早已成为为墨西哥的标志及骄傲。
她的一生都是带着痛苦而绽放。她的人生如同她的画作,惊艳,看了一眼想要规避,却又忍不住一看再看。
一个人就是该做注定要做的事。否则,生活便成为无法承受之重。她是如此倔强,她热爱那个天才画家且热衷革命的男人,他们是志同道合的道友,又是灵魂伴侣。他们深爱彼此,而他又无法不出轨。她也爱女人。她是如此真实。
我总是觉得,真实的女人是最美的。
看到墨西哥的色彩和美食,那种熟悉的触动感,以及当他们等到金字塔的顶端时,我无端地哭了,我明白了我和墨西哥的链接有多深。
和Eat Pray Love一样,这会是我一刷再刷的电影。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部艺术品。
3.
Chocolat
浓情巧克力
光看海报,你或许会误以为这是部俗不可耐的爱情片。如果因此而错过这部片子,可就遗憾了。
第一遍看剧情,第二遍看内涵。
首先,这部影片无论如何都应该是好看又讨喜了。从最容易获得人喜爱的爱情成分,到男女主角的魅力,再到无人不爱的巧克力,以及欧洲小镇的美,但因为这部影片的内涵,让人觉得大团圆结局一点都不腻,也不会鄙夷它是不切实际的童话。
在保守的法国小镇,人们被宗教所桎梏,镇长极力保留宗教,即便他本人因此而感到苦楚(妻子的离开、数月的禁食),他似乎只是为了延续家族荣誉而无机械地去围护旧有桎梏。最终在巧克力的融化下,内心变得柔软。
在灵性层面令我着迷的是,女主的母亲,来自南美萨满血统,离开家庭带着女儿不停的搬家,只是为了用古老的巧克力配方而唤醒人类被禁锢已久的意识及自由。这个传统延续到女主身上,这就是女主为何独自带着女儿搬到这个阴冷又可爱的法国小镇。
当北风吹起时,就是母亲的灵在告诉女主该离开而前往下一个使命。最终,女主选择人性而非灵性,她送走母亲的骨灰和旨意,为了女儿终于可以像普通小孩那样稳定的生活。
其实,这部片子里的每一个角色的转变,都是一个精彩暖心的故事,都值得拿出来一一探讨。这里,留给你自己去发现吧。
类似的影片,通过「物」而影响固执保守的氛围的电影还有一部《书店》,但是后者相比于这一部,没有这一部的色彩、巧克力的魅力、情节的轻松、演员的颜值带来的愉悦感,不过《书店》仍然不失为一部好的作品。
4.
Freedom Writers
自由作家
这部影片关于,当一个人发自内心、真正想做一件事情,有怎么样的魔力以及为社会带来的改变。
女主踌躇满志地开始教书生涯,第一天便告知,戴珍珠项链在这个neighorhood是非常不安全的。
这个学校的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少数族裔,有一个情景是这样:一个班上只有一个白人学生,而这个学生感觉到危险和不自在。学生都很叛逆,原来这这是表面。因为每个学生,每个族裔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伤痛和艰难。有一幕是这样的,当女主问学生,有家人或朋友死于枪杀的请举手,几乎每人都举手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爱,尤其是表面上越叛逆的,其实是在讨爱!
面对学生,她没有放弃。她把一切献给学生,原本支持她的丈夫也离开了。
然而她的学生们给了她惊喜。这些在所有人看来是「垃圾」且连高中都无法毕业的学生,没有成为社会污点,而是带着柔软的内心开启大学生涯。在美国,上大学一点都不容易,尤其是穷困家庭,更不要提每天生活在暴乱、暴力的家庭。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看完你会有怎样的触动呢?相信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启发。
5.
Mona Lisa Smile
蒙娜丽莎的微笑
20出头的时候看也是不太明白这部电影好在哪里。30岁再看,甚是惊叹,因为经历了社会,也经历过美国。
严冬,大嘴美女从温暖、开放的美国西海岸搬到保守、寒冷的东海岸教书,所在学院是全美最优秀的女子学院。然而在这里,一个女人20多岁时没有结婚简直不可理喻。而那些全美国最优秀的年轻女性,在集体意识的催眠下,也认为嫁的好才是终极目标,即便,嫁的好在她们看来只是那些肤浅的标准,即便她们是美国最优秀的女子。
一个人只是通过做自己便影响到他人,就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最棒的贡献。
6.
The girl in the book
书写人生
不是一部很有名的作品。阴差阳错地看了,很喜欢。
电影开篇,一名年轻女子在一个男人床上睁开眼睛,她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件错事。穿上衣服,跳上纽约的地铁去上班,她背着两个袋子,在办公室的卫生间换衣服,似乎对这种生活已经熟悉——无法睡在自己家的床上。无疑,早上的那个男人是个陌生人。
她是住在纽约的单身女性,在出版社工作,每天晚上在陌生的男人家过夜,我猜,她太孤独而又无法面对自己。于是,过着一种自毁的生活。
原来Alice出生在纽约上东区一家优渥的家庭,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出版商,捧的作者都走红,在曼哈顿的高档公寓里开的派对,不乏有名气的作家。Alice从小也爱写作。她的父亲格外强势,甚至在餐厅点菜这件事上,也为一桌的人做主(这在美国是不可理喻的)。这个自我到极限的男人,正是Alice成年后过着自毁生活的原因。
高中时代的Alice是金发的美少女,神态极像Amanda Seyfried,父亲的强势,让她说话不敢大声,内在的很多东西被埋葬。而在他父亲的一次派对上,她认识了当时正火的作家,一位中年男子,确切说,是他闯进她的生活。年轻的女孩对有名的作家的魅力是难以抵挡的,更何况她也喜爱写作。
她明白这位作家的意图,也开了自己的房门,其实是为了试探父亲对自己的关爱。而当父亲知道,他自己的朋友,已经多次出现在自己青春期女儿的卧室后,只说了一句,他会是你写作最好的老师,便走了。
他得到了她,便开始忽略她。我们无法知道中年男作家的感情世界,是的,为了写作,他们需要刺激、新鲜的能量。就像萨特对波伏娃的要求。但不同的是,波伏娃和萨特不论从年龄还是精神丰富程度来说,都是势均力敌的。而我们的Alice当时才高中。
她被父亲在精神上抛弃,被父亲的朋友在身体上抛弃。这就造成了从影片一开始时我们所看到的生活。更毁灭的是,中年男作家在自己的新书里,写到了她。她从此便成了书里的女孩,而她却彻底放弃了写作,开始变的anti-social,在她自己的生日派对上,她躲开人群,躲在自己家的马桶上看书。
其实整个影片在讲一个女人的蜕变和转化,当她被抛弃后,她那被害者的所作所为又伤害了唯一关心她的朋友和男友。最后,她救赎了自己。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这部影片。一位女性的自我转变之路。
看完后我内在感到充盈,因为看到这种类型的影片,就是一次刘瑜所说的“扩大再生活”。
7.
The help
相助
据说同名书曾是奥巴马的枕边书,但这不是我推荐的原因。
60年代的密西西比,种族冲突的强烈背景下,一个白人女性打破隔离去帮助黑人nanny的故事。
美国南部有钱家庭的生活,以及有钱人家不可缺少的黑人却连基本人权都没有保障的生活,形成对比。美国南部以及60年代的背景,让整部影片色彩很美,不管是骄纵缺脑的白人小姐,还是黑人帮佣,演技都属上乘。
无论什么时代,都有着禁锢。我总是感动于有人敢于打破禁锢的故事。打破常规,并不需要非凡可嘉的勇气,只需去做自己内心认为是对的事情。而不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带来的将会是内外在的拷问和鞭挞。善良永远值得嘉奖。
8.
Wonder
奇迹男孩
不要笑这部影片太过理想。
的确,这部影片中,融合了美国文化中所有最为温情的元素:包容、接纳、温情、浪漫、自然、梦想、爱情、善良。这也是我爱美国的所有元素。
熟悉的场景,让我想起美国东部的时光。看的时候眼中闪着感动的泪光,让心轮打开。
让心更加柔和和美丽,难道不是很好吗?
9.
The Celestine Prophecy
圣境预言书
最后一部是部灵性电影。
可以说,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灵性电影,它甩过所谓的灵性大片「黑客帝国」和「楚门的世界」不知多少条街,前者对于矩阵Matrix的描述不精准,甚至是草率,第二部更是部纯打斗片;后者对The Christ的渲染可谓扭曲。
我要推荐的这部影片在商业社会并不讨喜,甚至在豆瓣上评分也很低。然而这仍是我最喜欢的灵性电影。首先,场景设置在神秘的秘鲁。南美、萨满、马丘比丘……光是这些元素就让我激动不已。
其次,里面的隐喻,不,明喻,让我更加看清这个幻相世界。比如,政治头头对下属说,我们(政府)掌控人类思想,他们(宗教)掌控人类心灵。
最为精彩的是,每一条教导(也就是预言)。每一条教导根本不是屁话,而是宇宙的大实相。我想说,我在31岁退休,不为世间种种所累,正是因为我信这些教导而且践行。在灵性圈,能说会道的太多,有种人人是大师的假相。然而光是说出实相并没有屁用,关键是由内而外地活出这些光辉来。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