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013350/36cc380e879b6e1e.png)
我不知道,世上是否还有比我看书更慢之人,一本书从11月18日开始,截止到12月29日方才看完,整整过去了四十多天。
我也不知道,世上是否还有比我不会看书之人,看了仅仅是看了,看了后面却又忘记了前面。
但我知道,我喜欢这本书,相比于"最优体验",我更喜欢"心流"这个词语。
当我闭上眼睛,默念着"心流",总有一种莫名的却又是幸福的感觉,如夏天的一杯冰水,从手到唇,一路凉爽下去的舒坦;如朋友见面时的一杯老酒,相视不言,一切酒中的那种默契。
我喜欢"自成目标",只有自成目标的人,才能够自带鸡血、自我激励、自我欣赏而自得其乐。
我太讨厌无论做什么事,被人质问有什么目标的感觉,似乎没有世俗的目标、世俗的意义变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一般。何必要那么现实,那么急功近利,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又有什么关系。
我就是我,我所做之事就是我的目标,我就喜欢在这冬日的下午,让没有温度的阳光穿过明亮的玻璃,照在我的书桌上,它一点儿也不打扰我、评论我,它只是静静的照着我,看书也好、敲字也好,哪怕是打盹也好。
我喜欢"精神熵"或"精神负熵"这个类比,让我可以安然的接受自己的不自控、不自律。
原来,混乱才是宇宙的本质,失序才是人生的常态。但是,心安理得的接受,并不等于不去改变,要把精神熵转变成精神负熵,用时序改变失序,用心流整顿心瘤。
我喜欢"复杂性"这个提法。
我是一个太简单的人,常常听别人用"冻龄"夸赞别人年轻,而我自认为就是一个冻龄之人,可惜我冻的不是身体年龄,而是心理年龄和智力年龄。
眼看着自己快要奔四而去,可还是初出校园的性格、心理和认知,总是喜欢做简简单单的事情,享受简简单单的快乐,却发现这种快乐总是过于短暂,甚至是转瞬即逝,看着别人在"复杂"的路上一骑绝尘,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时,心中偶尔也会感到几分失落。
幸好,在这里遇见"复杂",得知越是复杂性的事情,可能得到的心流就越大,持续的时间也会越长,那大抵成为我所追求的向往。
我喜欢把"成长"作为落脚点。
如果仅仅是单纯整顿内心的秩序,在信息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简直再容易不过了。刷一篇又一篇的抖音,看一集有一集的电视剧,打一局又一局的游戏,瞬间可以忘了自己,忘了时间,甚至忘了一切,内心获得了极大的平静。可短暂的平静之后,便是极端的懊悔,心灵又会重新失序。
那一瞬间产生的心流,仅仅只是毫无意义的心流,仅仅只是精神能量纯粹的流逝,却没有带来一丝一毫的成长。
单从这一点来看,一切不以成长为根本落脚点的心流都是伪心流。
当然,这只是我所喜欢本书词语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句子,甚至是段落与文章,读来、品来也是极其令人欣喜,再次便不再一一道来。
而至于心流的构成要素,不同场景下如何寻找心流,或者人生的终极意义,在书中都分章分节阐述的十分透彻,更不便在此细细评说。
只是,我希望自己自此可以走进心流,从走进一时一事的心流,走到一生一世的心流,走出幸福而不悔的人生。
2018年,我精读的最后一本书,祝愿彼此安好,元旦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