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说出我的故事》系列之六十二

《说出我的故事》系列之六十二

作者: 芮峻 | 来源:发表于2020-05-31 06:33 被阅读0次

            《说出我的故事》系列                              之六十二

                一一不是故事的故事

         

          岁月神偷,人生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岁月是一首首歌,也有一些感人难忘的歌,这走过来一路,主题歌是“跟着感觉走”,一路上唱着“紧握着梦的手”,踩着时代的舞点,走自己的路。记忆中的童年时光,学生时代,继而难忘的知*青岁月,而后是跌宕的“后知*青”年月,随着時代的舞拍,且为生存又为事業上下求索……一路走来。

          这些是经历,不是故事的故事,自我欣赏甚至陶醉《说出我的故事》,坚持不懈一篇篇一节节的码出,截止此篇己有62篇,近10万字了;冇像一部“自传”,撰自传也好,讲故事也罢,在人世间留点印记,“雁过留声,人过留痕”吧……

            码自己的字,说自己的故事,走自己的路。

       

       

              从生产队到“生产队”

          1970年9月20日我从广德化古公社东湾生产队招工上调回芜湖,早晨在广德花鼓塘开往芜湖的专车上,我们还都蒙在鼓里不知道各自上调招工到芜湖市的哪家单位,负责招工的干部和领导全部坐在小车上;下午载着我们的汽车停在陶塘芜湖市教育局门口,招工办负责人(军代表)宣布各单位的上调招工人员名单,军代表按花名册逐个宣读,一直念完了名单没有报到我的名字,原来那位军代表不认识“芮”字和“峻”字,就把跳过去了,没有念。事后那位军代表还调侃:“你这个小同志的名字起得太有文化,我文化没有你高。”

            我被上调到长江航运管理局芜湖分局(长航),当年的长航是托拉斯的交通部直属特大型央企,把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当时还被部队军管着;长航局管理着从重庆到上海的所有港口和长江上的客货轮船,还有长江航道管理,航政管理,有医院、大中小学校、科研院所,甚至还有公安和看守所,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长航芜湖分局是长航四大管理分局(重庆、武汉、芜湖、上海)之一,管辖着从九江到南京的港口和芜湖分局的长江客货轮船三四百艘。

          我庆幸自己能分配到直属交通部的大央企,第二天我到二号码头长航海员大礼堂报到。获悉我们那批次上调招工的知*青全部分配到长航芜湖分局驳船管理站(三船队),据公司人事科的刘干事介绍:经分局军管会研究决定,上调招工的知*青全部分配到长航水上第一线最艰苦的驳船上去。我被分配到驳船管理站木驳第37生产队,我从广德化古公社东湾生产队上调来到长航木驳生产队。我调侃自己从这个生产队调到了那个“生产队”。

        木驳第37生产队当年在长航鲁港航修站航修,我是从鲁港航修站上船的,当时船工们正在给木驳船在“打桐油”保养,木驳船都被包装得油亮亮彻骨新。木驳第37生产队有6艘木驳船,每艘船的载重吨位在30多吨,由拖轮船队(二船队)的小马力拖轮拖带运输货物,木驳37生产队队长张某明,37生产队所属木驳第六大队,第六大队有4个生产队,木驳第六大队党支部书记汪某阳,大队长盛某善,这三位前辈长者对我都很器重,我在木驳37生产队工作了一年零十个月,驳船船工俗称“水和尚”,生活的确寂寞清苦,好在我爱好看看书,倒也没有闲暇无聊的赶脚;这期间我们船到过安徽省内河的宣城马山埠、油榨沟、新河庄、水阳,还有裕溪河里的东关(巢湖水泥厂)、和县乌江、青阳童埠,现在这些地方早就段航了,我印象最深的是由铜陵县大通镇的秋浦河到青阳县童埠,小河的水碧清碧清,小河的水位经常不够,船舶航行时常常搁浅,还得由船工用篙子撑船,那时我也曾撑过船,人世间的“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撑船我也历练过。

            青阳县童埠镇位于九华山脚下,山清水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那地方的小姑娘个个都长得水灵灵的颜值颇高,船泊码头时小姑娘都爱上船搭讪,船工们讲她们是想在船上找对象的,并调侃“阿米尔冲”。老船工还时不时地跟我炫耀,他们年轻时每个码头都要找个相好的,船泊码头上岸在小酒馆里,来一壶小酒依窗眯着河岸边扭腰摆臀的女子,呷一口一声“骚货”,呷一口一声“骚Ⅹ”,好带劲,他们这是长年“水上漂”水和尚的生活,对“性饥渴”的“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在那个阶*级*斗*争天天抓、时时抓的年头,非铁杆知已是不敢这么乱侃的,可见我与他们的关系“铁”而且程度上胜过了知已。                     

            有一段时间我们船承包了裕溪口到童埠的航线,船在裕溪口港装煤炭运到童埠,再从童埠装黄砂运到芜湖;记得197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50周年,木驳第六党支部在大通港务站出了一期宣传栏,我是宣传栏的策划人和撰稿人,木驳39队的小黎写着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宣传栏色彩醒目,图文并茂穿插诗文,颇吸引人眼球,当年宣传效果曾哄动了大通镇(周边都是农村村民),我耍笔杆子的能力得以在当时的驳船管理站显露。当年我有几篇“批*林*批*孔”的文章,分别刊登在“中国河运报”、“长江航运报”、“新芜湖报”、“新安徽报”上,居然还有一首小诗名曰《波浪》出现在“人民日报”的副刊拐角“小豆腐干块”處。因为在船上没有办法知道我的文章见报,我的投稿稿件都要由当年的公司宣传科加盖公章(那个年代政*治把关很严)才能寄出,机关的宣传干事老沈总是把刊登我的文章报纸留给我,我们船到港,他总是第一时间给我个惊喜。我逐渐有了点名气,那年头“抓*革命促*生产”,“抓*革命”要耍笔杆子的,因而我颇受领导的器重,1971年1月我加入了共青团,并被担纲刚刚组建的木驳第六大队团支部书记。

          当年我们的木驳船到芜湖一般都停泊在芜湖“宝塔根”河南的大巷口一带,有时还会停泊在芜湖港1号码头对面的江心“关门洲”上,上下船还得坐“小划子”,37队的船工们对我都很好的,船到码头我上岸玩到深更半夜归船,那时没有手机,只能大声地喊叫,他们都乐于用“小划子”接送我,一年零十个月的驳船生活,让我深切的感到驳船船工们的朴质,沒有“船拐子”一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出我的故事》系列之六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ms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