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晚上吃完饭后,女儿缠着爸爸要下楼,因为想要买吹泡泡的水,天已萌萌黑,但老公还是同意了,带着女儿出去买泡泡水,玩了很久才回来。
老公回家后一边换衣服,一边说:"小的时候我妈带我去公园玩,我看到有人卖吹泡泡的水,特别想要,我妈说公园里贵,等出去给你买,结果出去她也没给我买。
我到现在都记得那泡泡水的样子,一个不大的小瓶,拧开,有个八字形的小圈圈,一吹就出泡。
后来,回家后,我自己用稻草杆做成吹管,再和点肥皂水,一直吹一直吹,吹的好开心。初中时家里条件好了,手里有零花钱了,但总觉得没什么想买的。"
老公的回忆也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我小时候想学小提琴,妈妈认为学那个是浪费钱,以后也不能靠那个吃饭,看着别的小孩学,我特别羡慕。上大学后,学校有文艺活动,我特别希望自己也会一种乐器,但我什么都不会,内心充斥着后悔和遗憾。
在我们那个年代,物质生活的满足就能使孩子很开心。过生日时吃的一个小蛋糕,表现好时妈妈奖励的一个黑米糕冰淇淋,这些都能够让我们兴奋好久。
2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无形中会代入自己儿时的感觉,会不遗余力的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以求不留下遗憾。
看到其他孩子去淘气堡玩,我们也会带孩子去,看到别的孩子报辅导班,我们也得带孩子去,否则就会有种负罪感,认为自己因为工作耽误了家庭,或者因为金钱不够而影响孩子的发展。在我们心里,我们考虑最多的是自己是否尽全力满足孩子,这是困扰我们家长的一块心病。
同事云姐,给孩子报了四五个兴趣班,我问孩子能学过来吗?云姐说这是孩子自己选的。
我不知道她的孩子为什么选这么多,也不清楚孩子是否喜欢,我只看到云姐每天有多么累,没有老人帮她带孩子,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她亲力亲为,全科人都知道她得早点下班,因为要接孩子上各种辅导班,除了上班她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孩子,但她甘之如饴,她说她要尽力满足女儿的所有需求。
3
灰姑娘的教母变出奇幻的南瓜马车和美丽的玻璃鞋,圣诞老人乘着铃铛车为孩子们送来丰富多彩的礼物。有的时候,我们就像童话故事里的教母和圣诞老人,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让孩子开心,但忽略了与长久的精神体验相比,一时的物质满足短暂而低效。
日本作家本田直之在亲自探访北欧人的生活方式后,写了«少就是多»这本书,书中提到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从实物中获得满足感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但我们宝贵的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知识,将永久入驻我们的生命。购物只能满足心灵暂时的欲望,而经历和体验却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
对于孩子而言,直接买一块蛋糕或自己做一块蛋糕都行,只要她能吃到蛋糕就会开心。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明白精神的体验远比味蕾的享受更有价值。
每次带女儿出门前,我会等着她自己穿好衣服,她的动作可能会很慢,拉拉链也只能拉一半,但我会耐心的等她,一点点穿好,女儿会在自己穿戴整齐后,露出开心的笑容。这时,我会夸赞女儿穿的很好,女儿仰着小脑袋问我:"妈妈,我为什么这么棒?"
我回答她:"因为你相信自己能做到,妈妈也相信你。"之后女儿又会问一堆为什么,我都一一回答,直到我实在答不出来。
我还会与女儿一起做蛋糕,做煎饼,洗菜,洗碗。女儿喜欢踩着她的小凳子,与我一起完成这些事。我不会挑剔她弄脏的衣服,弄上面粉的脸蛋和弄湿的地面,因为这就是女儿本来的样子,是女儿喜欢的样子。
每次女儿看着自己参与完成的作品,笑的都很开心,我能感受到她内心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我感同身受。
尽全力满足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她喜欢的礼物,更要给她一种体验,一种经历,让她受益一生,这才是真正全力的满足,没有遗憾的满足。
我会努力学习,学习尽全力满足我的孩子,让我们都没有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