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期末复习,我发现三年级学生对于数学中的时间、长度、面积单位理解起来很抽象,在具体事物选择合适的单位时经常出错,甚至长度与面积单位混淆。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好这些单位呢?
我想首先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单位的意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荀子《儒效篇》,意思是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针对三年级学生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现状,我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组织学生动手画表盘、时间,画1厘米、1分米、长方形、正方形,动手操作钟表指针的转动、测量大拇指的宽度、课本的长宽、课桌的长宽,切身感受相关单位的实际意义,把抽象问题变的直观化、形象化、身边化,把肤浅的认识做成可操作的深度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将把学习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单位联系起来,例如1平方厘米大约是手指甲盖、教师开关盒按键、键盘的按键等等,1平方分米大约是教师开关盒盖、学生的巴掌大、粉笔盒侧面等,1平方米大约是课程表展板面、四分之黑板面等,1小时比一节课长一些,1秒钟大约是学生脉搏跳一次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具体,生动有趣,不仅喜欢学习而且会更加热爱生活。
“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陶行知老先生讲:“知行合一。”知而不行是演说家,只行不思是实干家,以上两种都不对,知为前提,行为重心。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教师讲一百遍,不如学生去看一次,看老师去做一百次,不如学生自己去做一次。通过学生操作体验,转变学习方式,深化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李清
2021年1月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