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新视角简书电影
观影不识张艺谋,多情伤处使人愁

观影不识张艺谋,多情伤处使人愁

作者: 故里青台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12:41 被阅读46次

    观影不识张艺谋,多情伤处使人愁。丹青巧设寻常事,水墨山川眼底收。

    张导以影视作画,神乎其技,国中鲜有人出其右,每每令人啧啧称奇。

    《影》剧的每个画面,能独立成篇,不失质感,足见匠心所运。此剧全篇色调取意水墨,虽不多加重彩,浓墨却多,对政斗,兵战,情伤的剧情元素的表现张力进行放大,令人在视觉上可以先入为主,进而入境。

    以剧情而言,似曾相识,细看又觉得不是,或者不像。剧末意在奇峰突起,用力转折,少了生拙,虽有留白,余地似嫌局促。或是缘于近些年悬疑类的影视作品较多,观者心有倦怠。

    看到结尾,也就不觉莞尔。再想,如果这一节没有,又觉得故事流于嚼腊,扣不紧全篇压抑阴郁画面。至于是否可以有其他变化,尚未曾细考。

    演员的表演丝丝入扣,细致入微。全剧台词不多,所限之下,能既有润物无声之声,又复加溢于言表,举手投足,眉目流转间的意内之外,殊为难得。

    因为小时候喜欢听评书,个人对历史剧有些偏好,看的时候难免挑剔。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就和看过的历史故事对比,这个招人烦的坏习惯一直改不过来,倒也无聊。在此说说其他细节方面,权当闲篇。

    看剧中人吃饭用的陈设,推测故事大约是在宋代以前。再看看杨苍大刀,杨平,境州,都督弹琴,提亲嫁妹等情节,不由的想起关羽关云长,义子关平,荆州,曲有误周郎顾的周公瑾,甘露寺里的刘皇叔,巾帼不让须眉的孙尚香。看到杨苍让沛国公主给儿子做妾,又想到关云长说虎女安能嫁犬子时对孙权的轻视,只是剧中让杨平纳公主做妾......

    剧中都督,可以和夫人琴瑟合奏。魏晋风流,可以想见。

    终究还是悲剧中阴郁的气氛影响的不能轻松心情。到联想起了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

    仔细再看,又觉得不是。心中不免喟叹,人道洛阳花色好,今来此处识不得,悻悻怅然。又转念想起白石老人说的一句: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稍加释怀,觉得自己有些牵强。

    那就先当大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故事看吧,也没谁说一定就不行。反正那时候乱,今天这里有个王,明天那里有个王,你给他一板砖,他又还了你一记闷棍,也是寻常事。是不是真有沛王,也不必较真,毕竟红楼梦里也可以有宁国府的。话说看着沛国的王,拿着斗笔写字,和朝堂上挂满了大幅书法,这个还是让心里不由咯噔一下。

    张导你这是要给我看什么?我就想说,这个笔,放在魏晋,看着还真有点有点眼生。

    把大幅书法作品挂到厅堂这种讲究,我印象中是明朝才开始有的。按着我对剧情的理解,那时候,蔡伦造纸没多久,纸张尺度也不大。书法的字体也都比较小,少见大王这么放荡不羁的写法,有点浪费纸张。这要是让王谢家子弟在魏晋时见了,怕是要以白眼相待。这个可以参考唐代冯承素钩摩神龙本兰亭序,还有当时的手札摹本。要说三国的时候,在竹简上写字到也算不上稀奇。

    我能想到的解释就是,穿越,应该是玩穿越。

    莫非......

    难道......

    这个片子是在怀念古今大战秦俑情致敬?

    让人有点意外啊。

    我才刚刚把看剧的状态调整到可以适应阴郁,紧张,刀光,计策,厮杀,私通......

    现在,就好像正在吃在酸辣粉,冷不丁冒出来一块儿大白兔奶糖。

    好了,不说书法了。我试着再调整一下心理状态。

    这次我看看兵器,这东西有杀气,增加场景肃杀尺度,提升武力值,武功不够,装备来凑。杨苍八十多斤的长柄大刀,怎么看都威风,好刀。不过呢,这东西在魏晋时期确实没有,就算有也不是谁能用得起,玩的动的。怎么手下的小兵也都人手一把,排场大,有视觉冲击力。转念一想,这不是在关老爷面前耍大刀嘛。这个我还是接受起来有点困难,关二哥,我真的不是有心的。

    什么关老爷?杨苍杨苍,是杨苍。

    好吧,我错了,是杨苍。

    可我还是想到了老罗写的三国,没办法。话说老罗那时候资讯不发达,如果老罗能像现在一样百度,老罗再写的时候,能改改,我觉得像文章千古事这种老套的观念,老罗应该会有。就算再找一份地图重新给关羽把千里走单骑的路线也规划一下,不至于来回兜圈子,他也肯的。老罗在地理方面的知识储备是不足,有点硬伤也正常。就是满清末年,朝堂上用的地图,不也是把八国联军放在犄角旮旯,随手画了一小片意思一下吗,谁还和几百年前的老罗真真去叫这个板这个刀呢。好了,毕竟有老罗的先例,算是给老罗面子,我就忍忍吧。再说按着现在很多人的想法,真要是让关二哥不在电影里用青龙偃月刀,我估计麻烦也不小,总还是要考虑票房卖座的。

    再往后看,冷不丁的看着沛伞出来,这就有点炸了。

    这,这,这,

    这一次咱们往哪里穿越比较合适?

    血滴子,古龙,还是封神演义里的魔礼红?

    说好的水墨画呢?

    许仙也用伞,许仙你在哪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雷锋斜照,断桥残雪,这画面切换得猝不及防,还真没有心理准备。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胜新太郎的《座头市》,这个系列前后拍了二十多部,剧情基本是由杀阵,赌局,黑帮,女人和酒为题材组织。但很多酒肆里的用具,和人们的服饰,和故事发生的年代,都高度保持一致,让人在看的时候,对其在细节上的处理时的场景真实还原,十分赞叹。(说到这里我得备注一下,抵制日货的朋友不要喷我,座头市里倒在胜新太郎剑下,除了独臂侠,都是纯粹的日本人。当然,比横店战场的成绩是弱了点)故事可以是传说,情节也可以虚构,艺术高于生活,这一点我是支持的,但他也毕竟来源于生活。有本可依,和虚构的故事之间相得益彰的搭配,体现厚重。

    国内影视道具的使用笑话较多,多到后来大家都适应了。就好像你看到有些古装剧情,某甲拿着唐三彩当做宝贝送给某乙,说如何珍贵难得。但据我所知,唐三彩是冥器,用来陪葬,就在几十年前,陕西的农民挖地时,偶然见到,也视为不吉利,就地打碎。更不要说古装剧的年代了。

    当然了,现代人什么都不忌讳了,这唐三彩上拍卖会,抢着要的人多得很。要说破除迷信也没啥不好,毕竟社会需要往更高文明程度发展。可是奇了怪了,唐三彩的迷信是破除了,别的东西倒是信上了。这不最近有听说很多人买保健品上当了。人呐,这是都怎么了。

    子不语怪力乱神,先贤所教,诚不欺我。

    要不然下一次,看到秦始皇开着坦克灭六国,白起手持机关枪,把赵括在长平给突突了。

    这让人还怎么看的下去。

    这样说,大家大概可以想象一下,看到沛伞出现,和后面沛伞和大刀对决时的纠结心情了吧。

    再说回到沛伞这劳什子出场时,我是结结实实被惊吓到了,一时发懵,着实有点想古龙古大侠了。

    是盾?

    是刀?

    微风,

    小雨,

    手中没有刀,

    当然,

    也没有盾。

    刀却

    一直在。

    心里。

    一个身影向那个少年飞去,

    有人倒下了,眼中流露出不相信的疑惑。

    似乎在问,

    你的刀呢?

    这是沛伞,少年轻轻地说了一句,像是对倒下的人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夜幕下,远处酒肆门口的酒旗,在风中摇曳着。

    少年向着那个方向走去。

    古龙哥哥你好。

    在接着说沛伞前,插播一段广告。聊聊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的,我想说司南,用来指明方向。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于是有人就画了个图把一个大勺子放在盘子上,后来有人就做了这么个东西,天,那么大个勺子能指出南北来?这也太扯了,你们有没有问过司南怎么想的。

    嗯,说的远了。还说沛伞?再说,再说,我就要按快进了。

    算了,忍忍吧。你不要一脸坏笑的看着我。

    好了,先饶了沛伞,也先放一放对影片历史背景的种种猜测。当初看红楼梦的时候,曹雪芹也没说事情就是在具体什么年代,而且老曹为了撇清,交代了是假语村言。

    老曹不得已,这一点能理解。事情我说了,不是真的,你愿意相信揣测,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反正我没说是大清朝。

    话是如此,红楼里写的人可以说是假语村言,但读的人真要当假语村言,那就辜负了老曹。书中场景人物,多有出处来历,大有考究。以致后世因为红楼而生出红学,可见经典不虚,贾玉非假。

    我觉得还是要给张导点个赞,是认真的。水墨画风格拍成电影,展现中国元素。是个很有意思的想法,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各有姿态,不失其美。只是把很多全部相接元素堆在一起,稍显胆大。让画面过于热闹,我是说各种元素的堆积,这有点失去了中国水墨画的三分留白的空灵之美,倒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花花绿绿缠裹了一身,难免让人皱眉。

    影片《长城》中一段吟唱王昌龄的出塞诗那个片段,余韵悠远,令人久久不忘,实堪妙手神来。

    夜深,无端又想起张导的《活着》。

    嗯,《活着》挺好,都不容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影不识张艺谋,多情伤处使人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vw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