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话题“该不该因为创作者人品问题去抵制其作品”,也就是权衡道德和才华的尺度。这个话题的背景就是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波兰斯基的事情,他的新作品《我控诉》获得了法国电影最高奖——凯撒奖,在颁奖现场,当最佳导演颁给波兰斯基时,有女导演和女演员当众愤怒离席。随着MeToo运动的兴起,这件事在整个舆论圈掀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站队,有的为艺术站队,说“艺术无罪”;有的为道德,说“做艺术前先做人”;有的为导演本身站队,说“那起案子本身就扑朔迷离”;有的为女权站队,说“气...抖...冷...”
但我想,当你谈论起这件事的时候,你就已经双重标准了。所有的轩然大波,无非还是看个人,因为人类的本质是双标。
小津安二郎参加过日本侵华战争,很多他的影迷出来洗地,说他只是参军啦,要服从安排啦等等,但是看他被曝光的日记,他对于侵犯另一个国家的国土、杀害他国人民的行为感到兴奋,而且没有羞耻心,这怎么说?但他依然是全世界尊敬的、影迷们津津乐道的与黑泽明齐名的日本电影大师。
附一段小津大师的日记:
“看到这种中国兵,一点不会想到那是人。就像什么地方都能看到的虫子。从他们身上无法承认人的价值,只不过是狂妄地反抗的敌人,不,看上去就像是个什么东西,再怎么扫射(他们),也心平气和。”——节选自《小津安二郎:我在中国当鬼子兵的日子》
波兰斯基一直是个问题人物,而且人生很惨,作为犹太人,小时候受过迫害,后来成名了,怀孕的妻子却被曼森家族残忍杀害了。而作为导演,的确有才华,只是那起性侵案让现在很多人在不经思考的时候就不假思索地用这个事概述他的一生。提起波兰斯基,就是“老淫魔”,他的作品也跟着遭殃,新作品很多人压根就没看过,起初还在观望状态,电影也在平均水准之上,但波兰斯基此事一出,就刻意打低分,你可以针对这部波兰斯基,但这对于该电影众多主创的辛苦制作是极其不尊重的。他犯错了,于是要牺牲掉一生的作品来赎罪。
包括凯文史派西等人,陈年老底被扒出来,然后一棒子打死,他的《纸牌屋》也跟着遭殃。小罗伯特唐尼年轻屡次吸毒,还入过狱,现在不还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吗?怎么没有人提什么“你的演员生涯可以重启,但牺牲的缉毒警察生命不能重来”?别提什么他是小时候被爸爸带坏了才开始吸毒,他成年后有独立认知能力之后不也吸毒了吗?
如果你有多抵制波兰斯基,就应该用一样的态度去抵制小津安二郎。如果你有多抵制凯文史派西等私德有问题的艺人,就应该用一样的态度去抵制有过违法记录的小罗伯特唐尼等人。如果你愿意就事论事,那就还电影艺术一个公道,们一码归一码。如果一味地跟风站队,那就让事情自由蔓延吧。人为什么要双标,无非是给自己个台阶下罢了。人只会惦记着自己喜欢的人的好,也会点拨出无感的人的坏,当你拿道德标兵那一套来评判他人的时候,你的这套理论未必会在自己喜欢的人身上应验,甚至更糟。
可是,我依然会看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秋刀鱼之味》,会看波兰斯基的《钢琴家》、《苦月亮》,我仍会称赞他们是导演大师。我也会看凯文史派西的《纸牌屋》、《七宗罪》,会看小唐尼的《钢铁侠》系列、《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和《卓别林》,我依然会认为他们是出色的演员。我只是不认同他们的卑劣行为。
但你若问我你喜欢他们吗,我会说,不喜欢。是不是可以用电影《一天》里那句台词做个不太恰当的总结呢?
“我爱你,非常爱,只是不再喜欢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