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保险,很多人会觉得是骗人的,该到生病的时候,保险公司会找出种种理由拒赔。6年时间,我经历了4次保险理赔,都顺利拿到了理赔金,分享给大家。
2015年3月,我家人得了乳腺癌,购买重疾险不足2年时间,应该是踩了距离太近的雷,保险代理人拿走了很多资料,其中病例写到,3年前体检就发现有结节了。这句话得到了保险公司的质疑,但因为我家人买重疾险时,年龄偏大,参加了保险公司的体检。所以最后顺利拿到了10万元一次性理赔金。
反思:一定要如实告知,千万不要想着隐瞒,把风险前置。
2017年7月,我老公跑步到乡村小道,被一只小狗养伤,去医院注射了n次狂犬疫苗。直到我陪他去打最后一针的时候,才想起来我们买有意外险。提交自述、发票后,获得了最后一次打针费用的理赔,前几次没有发票就只能不了了之。
反思:梳理家庭保单,知道自己买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理赔,保存好收据。
2018年1月,小女出生因溶血性黄疸住院。孕期偶尔看到了黄疸险的广告,因为我是O型血又是二胎,立刻支付90元买了一份。小女顺产后,居然真的摊上了溶血性黄疸,并且很危险,入住NICU后,当天晚上就进行了血浆置换。共住院14天,花费4万多。医保报销一万多后,保险定格报销了1万元。
反思:保险也需要个性化,依据家族遗传史、疾病史,由专业人士进行设计。
2018年7月,我家人(与理赔案例1同人)抬了一下摩托车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进行了骨水泥治疗,花费4万多。社保按照90%比例报销三万多,还余七八千由保险进行了报销。
反思:意外险是家里人人都必备的,生活有太多狗血的意外,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
最后,可能很多人心里犯嘀咕,保险公司收钱的时候不调查,等我要理赔了你跑来调查我病史了,实在坏得很!大家购买保险毕竟买的多,出险的少,如果对每个投保人都做保前调查,最起码把他的生活区域、工作单位附近医院、大型体检机构、能查到健康情况都查一遍。工作量巨大,人力成本非常高。这个成本还是会摊到保费里的,保费价格还要进一步增加。
所以,保险公司只会针对部分保单进行重点调查、随机抽查。重点调查的对象是高保额,保额和财产状况不匹配,健康告知有异常等情况。
其实说到底,保险调查是为了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也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而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只要在投保时如实告知,就可以在投保前尽量避免理赔纠纷的发生,保险调查对诚实的投保人没有影响。
网友评论